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促进南北经济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市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明显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资源秉赋、经济基础、区域政策、文化观念、人口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位条件不明显,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三是科技水平较低,人才短缺;四是观念落后,开放意识不强;五是省市对南部县先前开发扶持力度不大。
为此,建议:
1、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加强南北经济的协调发展。坚持“效率优先、统筹兼顾、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深化南北市场联系、延伸南北经济发展的产业链、非农化和城市化南北互动;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合理的产业格局;政策倾斜,南北并重,建立经济与社会有机协调的综合政策体系,促进南北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和生产力结构。解决区域经济差距的基础是统筹制定区域空间布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促成产业布局联动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契机。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南部县要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北部县要发挥其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南北协调的分工合作体系,使生产力布局结构得到合理地安排。
3、把握重点,正确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关系。在积极争取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市上在区域发展中要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顺应市场调节区域间资源配置的客观规律,有意识地在南部县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尽可能多地在南部县配置公共投资,同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主动引导国内竞争性产业项目直接投资,以降低区域发展和人均收人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4、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加快南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该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北部县支持南部县的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励北部县各类企业参与南部县农业的开发。一是北部县要对口支持南部县的农业发展;二是南部县要建立农产品加工、营销基地;三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转变观念,开创南北经济发展新模式。实践证明,南部县经济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区域优势,走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南部县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在强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工业。在产业发展中多头并进,实现发展的多样化。在工业化进程中,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在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凭借后发优势,利用现有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企业;立足于地方特色产业、人文地理条件,一方面承接发达地区进入成熟和衰退阶段的食品、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把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新技术武装起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要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与有资金、有技术的公司合作,把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吸引进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南部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政协子洲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