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张雷威——村民眼中的“自家人”
张雷威,市政协委员,原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先后参加省级两联一包、千企千村、一村一品、万名干部下农村活动,十四年如一日进行帮扶工作,足迹遍布榆阳、清涧、神木、吴堡、佳县、米脂六个县区的贫困农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城里来的自家人。
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2003年,为响应榆林市万名干部下乡包村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工作,张雷威主动请缨:我很熟悉农村工作,插过队,搞过社教,知道农民疾苦。时年49岁的他开始进驻神木县芹菜沟村帮扶,村民一见他就用怀疑的眼神问道:老张,你准备住多久?也是应付一下就走吧?他伸出三根手指头,三年。
在芹菜沟村,张雷威真的一守就是三年。他将一间废旧教室改造成自己吃住的地方,生活上全部自理,没给村民添一点麻烦;自己动手翻修了校舍,建起了驻村工作组的办公场所。工作上紧紧团结村干部、村委会。一次做饭,撒落了几粒米,张雷威正要蹲下捡,被村支书碰见:那几粒米,脚一搓就过去了。张雷威却说:浪费了可惜。住下后,张雷威开始走家串户,和农民拉家常,了解村情;套上骡车,带着干粮、水壶、草帽,把村子的土地跑了个遍。
10天后,他召开首次村民大会,只有20多人参加。张雷威深知,这次的会要是不成功,以后就别想开了。他把了解的村情和多数家庭的情况像拉家常一样对村民讲了,然后说:我来扶贫,是要解决问题的,大家说实话,要我解决什么?村民七嘴八舌,张雷威一边问,一边记。这些问题在他扶贫的3年中都得到有效解决,比如改造低压线路、扶持村民养羊等等。从这以后,张雷威只要喊开会,每次都有男女老少七八十人参加。
三年后,当他离开芹菜沟村时,已累计为村民购买舍饲养羊、养牛书籍400余册,购买小尾寒羊36只,种植优良牧草60多亩,帮助养羊示范户盖起了标准化羊舍,引进良种猪、秦川牛,把芹菜沟发展为有名的专业养殖村。为村民架设农用电力线路400多米,及时解决了30多亩水浇地的灌溉问题。最受人称道的是,不少青壮年在他的劝说下转变了观念,离开了粉尘严重的小煤窑,回到家里搞养殖。在他的带动下,芹菜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致富的思路变了,收入多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由有名的烂摊子村转变为脱贫致富的样板村。
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
2006年,按照陕西省统一安排,吴堡县的13个村被确定由陕西省电力公司定点扶持。这必须得选一位得力之人带头,领导想到了张雷威,又马上犹豫了:扶贫是个苦差事,老张已经50多岁了,何况刚扶贫3年。张雷威知道了却说:扶贫是做好事、行善事,让我扶到老都没意见。
于是,张雷威成了省电力扶贫团的驻县干部并挂职副县长,一干就是七年。吴堡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区,山大沟深,老百姓大多居住、耕作于塬上,深沟之下虽有黄河及其支流,塬上却干旱异常,取水十分不易,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在吴堡扶贫的七年中,电力扶贫团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先后为帮扶村修建9项水利工程,解决了5600多人的饮水问题;为2个村子修建了村级道路、惠民桥,解决了1000多村民的行路难问题;投资修建了寇家塬镇尚家塬村村办中心小学,解决了周围6个自然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为张家山村建起了手工挂面合作社;为尚家塬村建起了散养鸡专业合作社。走遍了对口扶贫5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山山洼洼;还帮助县政府维修和新建城区路灯100盏,购买16台计算机,建立了农民致富信息网站;开展免费体检和义诊活动;为柳青故里张家山寺沟村6个贫困户无偿提供种羊;修建引水灌溉工程;解决村民吃菜难问题等等。为吴堡下山畔村修建了15口集雨水窖,使得这个村子的1820亩枣树变成了农民的摇钱树,被吴堡县确定为千亩红枣丰产示范园,被有关部门确定为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
辛家沟镇深砭焉村是移民新村,仅有的土地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村民的经济来源就是外出打工,地荒了,人走了,仅剩一些50岁左右的老人,国家给修的移民新房很漂亮,可还是留不住人。张雷威经过多次调研,在村里选了3户养羊示范户,筹集资金从辽宁买回了优质白绒种羊,建起了标准化羊舍。俗话讲,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短短三年时间,村里由原来50余只羊发展到800多只。周边村子看到后,纷纷来购买山羊,又赶上这几年羊肉价格高,一只山羊一年可收入1000多元,深砭焉村现在已成为陕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几年下来,扶贫的张县长在吴堡县颇有名气,“这样的扶贫干部再扶30年我们都欢迎”。村民们这样说道。
吴堡桑是传统的优质桑,车家塬村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村桑园面积450亩,被陕西省确定为蚕桑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但由于小蚕共育室传统火炉存在煤烟中毒和不恒温等问题,导致蚕茧质量不高,直接影响蚕农收入。为解决这些问题,张雷威和农业蚕桑站技术人员多次深入车家塬村调研论证,并投入3万余元为小蚕共育室配备电暖加热器,建起烘茧炉,收茧室成品室,集雨窖等。该烘炉可烘干鲜茧1200公斤,大大提高了蚕茧的烘烤质量效益。同时,该村还建起了蚕丝加工厂,蚕丝被、蚕丝枕头等产品大量销往大城市,成了有名的养蚕专业村。
与老百姓是一家人
张雷威常说:扶贫工作是一种责任,也是我热爱的慈善事业。目前虽退居二线,但我仍然负责着陕西电力的社会扶贫工作,只要组织需要,我可以把扶贫工作干到底。扶贫期间,张雷威并不限于弄几个扶贫项目。每到一处,只要是村民的事,他都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有人到城里看病摸不着头脑,他给找人;村民闹纠纷、婆媳不和等,他主动去调解;遇到红白事,他都要按照当地人习俗去随个礼。而且专门交代司机,下乡的路上不管遇到谁,都要捎一程。有一个村子,兄弟两不和,老人没人管,老大孩子当兵回来想托张雷威找工作,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解决老人赡养问题,二是搞好兄弟关系。结果孩子被张雷威介绍去当了电工,兄弟矛盾和老人赡养两个老问题都解决了。
驻村期间,张雷威的住所总能变成村民聚会、拉家常的场所,每到晚上灯一亮,三三两两就来了。他们把我当成村里人,谁家杀猪,也叫我去吃杀猪菜。张雷威回忆。
2012年,张雷威又代表陕西电力扶贫团,在米脂县开展扶贫工作。高家圪崂村作为省级两联一包重点扶贫村,在他的带动下,实施了村级阵地文化建设项目,使村级文化室真正成了村民集中议事、培训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的综合阵地。另外,在该村4000米生产干道上建设了40盏6米高的太阳能路灯,成为陕西省首个村级扶贫点亮工程。
扶贫日记的点点滴滴
10多年来,张雷威有个好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一个又厚又大的笔记本。那是他的扶贫日记,几乎记录了他所有的扶贫行踪,记录了他走过的每一个村子,记录了他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在满满当当、密密麻麻的5大本扶贫日记中,随便翻到哪页,都能看到他的细致、执着,还有苦和乐。比如,冬天的村庄里,家家户户炊烟升起,农民们忙着准备年货,想着赶在年前及时发放扶贫款,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我们忙一点、累一点还是很值得的,这是2008年2月12日给寺沟村的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款。当时是农历腊月二十五,风雪扑面,道路泥泞,县里、乡里的干部多数都已回家过年了,张雷威却带着扶贫款来到了这个贫困村看望村民。这之前,他在县里工作一直很忙,但他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在过年前把款送到这几户人家手里。
还有一次,张雷威在吴堡县水利工程建设检查中,不慎摔倒,差点滚下山崖,导致脚踝受伤,骨折三处。卧床休息仅27天,他心里始终放心不下进行中的扶贫项目,此时又有几项工程到了质量把关最关键的时刻。他对老伴说:我今天去下乡。老伴一听心疼地说:伤筋动骨100天,你不要命了,你想一辈子拄拐吗?当老伴出去买菜时,他偷偷叫了司机,拿着双拐又下乡去了,奔波在寺沟村拦坝水渠工程和薛下村高抽水利工程现场,被吴堡县百姓誉为拄着双拐扶贫的好干部。直到现在,他的脚部仍留有残疾。
扶贫日记记了多少天?张雷威没数过。他说:反正只要扶一天,我都尽量争取记一天。扶贫下过多少次乡?张雷威也没算过。反正我这些年基本没过星期天,有人问我星期天下什么乡嘛,我就说,农民哪有星期天。当别人都趁榆林煤炭经济的火热去挣钱,而他却一有时间就往农村跑。有人问他对扶贫工作咋那么有兴趣,他说:我肩负着省电力公司党组几任领导的信任和榆林供电公司一帮同事的支持,干不好扶贫工作,良心上也过不去。
作为共产党人,张雷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吴堡县县委书记郭丁瑄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张雷威同志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资金,解决了扶贫项目,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是带着感情的扶贫,真扶贫,他是我们全县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扶贫工作期间,张雷威先后获得了榆林市劳动模范、陕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2014年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周艳)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76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