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把汗水洒在农民致富路上的牧羊人
记市政协委员、市畜牧兽医局总畜牧师闫昱(右一)
闫昱,横山县人,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1983年7月毕业于榆林农校,本科学历。先后在横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榆林地区牧工商公司、榆林市畜牧兽医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畜牧师、畜牧师、科长等职务,现任市畜牧兽医局总畜牧师。为三届市政协委员、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绒山羊育种协作组常务理事、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羊业专家组成员、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团成员、榆林市羊产业协会专家组组长、陕西省畜禽标准化建设专家组成员、榆林市畜禽标准化建设专家组组长。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绒山羊育种和羊产业开发等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为榆林养羊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作出重要贡献。
培育新品种 为农民栽上致富摇钱树
榆林有悠久的养羊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水草丰美,土宜畜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畜牧为天下饶。从1977年开始,我市引入辽宁白绒山羊与本地陕北黑山羊开展杂交改良,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三个阶段,历时25年成功地育成了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绒山羊培育品种的空白。从1983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闫昱就投身此项工作,一干就32年。期间,作为项目主要参加人和主持人,先后承担完成了辽宁绒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试验研究、杂种山羊横交组合试验、绒山羊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与冻精试验、陕北白绒山羊屠宰试验、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繁殖性能研究、绒山羊被毛性状研究、绒山羊舍饲技术研究、绒山羊选种技术研究等,承担完成了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制定、陕北白绒山羊培育技术工作总结等,为陕北白绒山羊的成功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13年起又开始组织实施“双优双高”优质陕北白绒山羊选育与遗传改良技术示范研究,将为陕北白绒山羊的进一步选育开辟新的天地。
经过坚持不懈地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当前陕北白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繁殖力强、绒质优秀、肉品质好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榆林养羊业发展的主推品种。2013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及其改良羊饲养量为763.71万只(存栏460.71万只,出栏303万只),占全市990万只羊子饲养总量的80.82%。2013年全市羊子饲养规模占陕西省的近60%,羊肉产量占陕西省47%、全国1.5%,羊绒产量占陕西省90%、全国10%。2013年全市养羊业实现产值47亿元,占全市大农业产值20%,畜牧业产值51%,居第一位。羊产业已是现阶段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重点乡村养羊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对榆阳、靖边、横山三县区15个绒山羊养殖示范村的典型调查,户均养羊56只,人均养羊收入6034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榆林12县区列为全国绒山羊、肉羊优势生产区之一;《陕西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把榆林市确立为全省肉羊主产区和重点建设区域。
推行舍饲养羊 为大地穿上绿色时装
生态环境保护是被全世界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放牧养羊与林草建设的矛盾,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的矛盾。从2002年4月起,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封山沙绿化和舍饲养羊。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闫昱同志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投身其中。主持完成的绒山羊舍饲圈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和培植农业经济主导产业,从羊舍建筑、饲草加工调制、羊子营养调控、繁殖制度、山羊行为驯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革新和研究,主持制定了陕北白绒山羊舍饲养殖场建设、舍饲饲养管理两个省级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及农户标准化羊舍建设规范、绒山羊选种技术规范、绒山羊频密产羔技术规范、疾病防治技术规范、基本草地建设规范等舍饲养殖标准的制定,为我市全面推行封山绿化舍饲养羊和生态植被恢复作出积极贡献。
经过舍饲养殖技术的全面推广,近10多年来,全市羊子饲养规模累计增长126.8%;同步植被覆盖度得到大幅度提升,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33%,草原植被盖度达64.2%;土壤侵蚀状况得到有效抑制,据陕西省气象局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提供数据,近14年土壤侵蚀减少37.14%。陕西省气象部门对美国、法国卫星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 国家林业局2010年8月在榆林召开的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推进林牧一体化发展,加快开发林木饲料资源,把养羊业作为榆林林业发展的生态循环产业。
创新养殖模式 为现代养羊探索新路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转移,引发农民阶层发生较大分化,一部分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就业,成为新的准市民(农民工);一部分农民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打工、农忙时务农;一部分农民转变为农业生产服务者;一部分农民坚持留在农村,按照家庭经营模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社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传统养羊生产模式比较落后,一直沿袭“靠天养羊”、“头数养羊”,已不能适应现代养羊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闫昱顺应时势,带领他的团队,从2010年开始,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大力推进养羊标准化规模建设,探索养羊现代化发展路径。农村羊产业迅速发展,全市传统分散小规模养殖者正逐步退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场大量涌现,基本特征为: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养羊为家庭主要生产经营项目,依据家庭可支配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家庭养羊的规模化。一般养羊大户经营土地15亩以上,养羊规模50只以上;家庭牧场经营土地50亩以上,养羊规模200只以上;养羊收入占到家庭经营收入的60%以上。到2014年6月,全市累计建成千只、万只及以上标准化规模羊场112个;年出栏500-1000只育肥羊场746个;创建畜禽标准化中省级示范场30个,市级市范场67个,县区级示范场123个;发展规模养羊大户10余万户,占在村农户60%,成为现阶段养羊生产主要模式。
闫昱同志工作32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养羊教材3部,多次被所在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获得7项科技奖励。其中承担完成的陕北白绒山羊培育获200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绒山羊规范化集成技术推广获2000年陕西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农业部二等奖,优质高产绒山羊群推广获2003年陕西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草羊一体化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获2007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2005年、2010年两次获榆林市委、市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63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