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建设特色文化大市更须重视农村文化发展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30次     时间: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协委员、市行行行培玉广告公司总经理 石培玉  近年来我市提出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经过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文化大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和境。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就是要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基层需要文化生活,农村更需要文化生活。我市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何谈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目前,基层群众文化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农村文化现状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具体表现为文化基础设施差,缺阵地,少队伍,不少民间文化艺术濒临失传的境地。这种现状必须引起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榆林文化的亮点是民间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就是要重视民间文化。民间文化的根在农村,让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大文化建设,才能激活文化的生命力,才能让榆林特色文化有亮点、有看点、有重点。同时,要特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文化发展和延续的根基,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传承民族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结合我市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实际,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进程中,须紧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阵地夯基础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阵地建设是基础。政府应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倾斜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实施。确保乡镇、村文化站、文化室基础设施齐全,软硬件配套,活动内容丰富,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培养人才谋发展 农村文化事业大发展,培养一支乡土文化艺术精英人才是关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有规划有目标地选拔培养一批乡土民间文化艺术的专业人才,靠这些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的事业心,积极组织、引导、带领农村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大文化活动,撑起农村文化艺术发展的新天地,促使农村文化事业能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要积极发现和挖掘民间老文化艺人的传家宝,要有专人来学习继承,弘扬广大,使之不失传、留得住,再现应有的文化艺术魅力,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瑰宝。

  三、文化搭台唱大戏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就必须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搭台唱戏才能使农村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政府要做的事就是精心组织,因势利导地让群众参与大文化活动,让文化这台戏能唱响唱红。应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局部或全局性的文艺调演活动,为群众搭建一个文化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天地。如横山县连续三年举办了三次陕北焰火节暨文艺晚会活动,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难以估价的,真正收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双赢的喜人成效。同时,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可以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成为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 农村文化事业要发展,必须要创新机制,走社会办文化的路子。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要积极鼓励和扶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这是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场增添活力和生机。

  五、加强领导是保证 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首先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一是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并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按规划实施,按规划落实,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指标不落空。二是要资金投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要加大投入,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尤其是在农村,资金困难形成对文化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政府须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让和谐文化的春风惠及广大农村。三是要积极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作出反映农村、反映农民生活变化的精品来,为广大农民奉献上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食粮,让农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此,我们在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征程中更须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一条。(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77604

执行时间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