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名市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479次     时间: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协委员、榆林天然气化工厂有限公司信息处处长 杜季平)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两大问题。从我国目前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形势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总结榆林生态、经济建设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互联互动为发展方针,提出了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手段,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绿色生态名市、特色文化大市”的目标。这是立足榆林现实,面向榆林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抓住了榆林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取得了较大成就。去年,榆林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扭转了“十五”期间能耗逐年上升的态势。日前,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等六部已将榆林市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这必将更好的促进榆林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名市建设的步伐。
从对有关企业、县(区)的调查情况和日常生活中的感受看,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仍是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待于近一步完善和提高,主要是:一是在思想上还缺乏足够认识,存在“不到位”、“错位”和“上热下冷”现象。政府、企业、民众在认识程度上差异较大,对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对开展节能降耗、降低废物排放和再利用热情不高,行动不够自觉。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统一的规划方案,还没有真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战略任务和当务之急摆上议事日程。一般性的号召要求多,具体落实的措施少。三是缺乏硬性的法规制度和统一的评价指标系数以及监管考核、奖惩等运作机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比较弱,政策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政府的服务、支持工作不够到位。四是缺乏有力的资金投入,财税政策也不够完善,企业负担过重,积极性受限。特别是对于一些区域性、公益性的设施投入,企业既无力承担,也不愿承担。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也有主观认识和具体工作上的偏差。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如何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避免走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又能够减少资源的投入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一定要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工业强市、建设现代化新榆林的战略任务来抓。对此,我特提出以下几条不成熟建议,以供参考。
  一是组织保障。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特别是在起步的初期,政府的决策更为重要。建议我市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上下联动,增强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二是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项紧迫现实的工作,又是一项艰巨长期的战略任务,建议组织力量对我市和周边兄弟城市(特别是和榆林同样定位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情况,包括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困难、问题、主要瓶颈等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工业、农业、城建、旅游、居民生活、能源开发投入、水资源供应消耗、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就企业(园区)小循环,产业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等方面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和单项发展规划。
  三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充分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制度和保障运行机制,包括资源的开发保护、新技术应用攻关、废弃物的处理利用节约社会评价指标、奖惩办法及监测管理、社会公报制度等,形成市场驱动、政策激励、法规约束、政府监管、舆论导向、民众参与的社会环境和运行体系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是政策倾斜。建议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向资金,加大对相关企业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区域性、公益型的水循环和资源二次利用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以补贴、资产回购、贴息等方式的支持;对于企业兴建节能降耗或废弃物再利用设施,可在固定资产折旧、税收、利息、贷款等方面予以优惠;对于“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申报等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地方骨干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适当在资源配置方面(包括矿产、土地、水资源等)给予支持,激励企业、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五是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制造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切实把好“落地”关。当前尤其要加大工业生态园区建设力度,发挥其示范和促进效益,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对水源区生产性企业的改造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等都应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
  六是试点推广。建议市政府将榆林经济开发区和锦界工业园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的示范区域,确定项目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进行试点。可以给试点区的企业、居民制定专门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操作手册,规定一些必要的日常生产生活规范;建立绿色帐户,记录一个单位、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家庭日常活动的资源消费;设立绿色生态日(步行、排队、戒烟、清洁等);在试点区学生课程中加入生态课,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培训,建立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对生态城市感兴趣、增加相关知识的生态游乐场等等。在试点区可单独设定试点区的环境目标,譬如人均水消费量下降10%,电消费量下降10%,实施垃圾分装等,提高试点区企业居民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想,通过这些措施一定可以使榆林早日实现生态名市的宏伟目标。(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79183

执行时间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