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56次     时间: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协委员、市商务副局长 田博)2007年榆林市经济总量由全省第五跃居第二,GDP达到672?31亿元,增长20?1%,增速连续六年保持全省第一。财政收入158?6亿元,增长37?8%,其中地方财政50?12亿元,增长20?6%。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50元,比上年增加2160元,增长32?3%。农民人均纯收入2621元,比上年增加527元,增长25?1%。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这些重大成效,令人鼓舞和振奋。但是,榆林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榆林城乡、南北、产业结构“三大失衡”和交通、水、生态“三大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全省分别居第六位和第五位。榆林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农业太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与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很不适应。榆林的农业跟不上,榆林不叫真正大发展,榆林近300万农民人均收入不提高,榆林不叫真正的富起来。
  2008年是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应该把工作主要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大课题上。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是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做到如下四个“加快”:
  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着力加快农村交通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流通网等建设,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城乡共享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2、加快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按照城乡产业联动发展和城乡经济融合的要求,把推进工业化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壮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引领发展的主导作用,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
  3、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建设一体化。
强化政府对城乡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扩大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着力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质量优良,费用低廉的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使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4、加快城乡制度建设一体化。
  要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赋予公民平等择业和选择居住地的权利。
  其次,重视农业,常抓不懈。“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因此,要树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绝不能因农业产值的下降而忽视农业、忽视农民。要牢固树立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同等重要观念,始终做到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一起抓。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再次,要明确责任。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改变工作作风。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解放思想、推动创新、激发活力、加快发展。要确定任务,要明确其目标取向是什么,今年、三年内具体应该做哪些工作。在此基础上,政府要考虑好自身财力的安排以及政策的规定,具体到财力安排上,要加强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的功能,强调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反哺。(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76967

执行时间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