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关于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29次     时间: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协委员、佳县政协副主席 董慧英)佳县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来,各项工作稳定推进,成效明显,但由农村经济薄,造血功能差,积累的“三农”问题深重,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新课题,突出体现在: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所处位置偏僻落后,工业刚刚起步,财政拮据,所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基本不俱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据改变;乡村道路,特别是通村入户路,由于地质复杂,工程量大,建设任务艰巨;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还普遍滞后。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外,我县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投入所需资金,由于县级财政紧张,配套资金非常困难,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及时上马。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部分村债务沉重,要建设、要发展困难重重。特别是不少国家项目投入建设的农村住房,由于农民无力配套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入住率很低,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瓶颈因素。
  (二)发展不平衡,整体推进力度不够。
  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差距大,有的乡镇铺开的面大一些,有的工作只做了“点”上,而没有发展到“面上”,“点面结合”工作虚化。有的村工作积极主动,工作有声有色,有的村被动应付,工作冷冷清清。虽然我县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但帮扶单位深入到示范村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为示范村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服务的热情不够。县乡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规划科学性不高,导致试点没有达到预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新农村建设支撑力不强。  我县虽然红枣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正常年份加工率仅占到20%,多数红枣仍以自然枣外销,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仍然存在品种少,加工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和增加值太低,目前红枣产业局限干制品粗加工,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今年佳县遭受了60年不遇的秋涝灾害,全县红枣基本绝收,枣农经济收入无法保障。畜牧业及其它农产业也同样缺乏龙头企业,农村信息闭塞,缺乏市场预测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多赔赚靠运气,无强劲竞争实力和持续发展后劲。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数规模小、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主要以手工业操作为主,大多属于简单模仿,缺乏品牌战略,市场营销力度小。比如陈家焉村,是手工挂面加工“一村一品”示范村,90%的农户从事手工挂面加工,市场前景非常好,户均年产1万斤,创收1万元,全村年产值100多万元,但仅限于家庭作坊,不注重包装、注册商标,无品牌意识,只向外低价出售散装挂面,附加值太低。
  (四)农民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乡村干部是关键,服务是保障。全县农民的普遍文化素质太低,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受过各种技术培训、有多种专长的人更少,种地粗放经营,打工卖苦力,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守旧,影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存在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要拿一大笔钱,对一些力所能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出资出力不积极,建设的主体被曲解。另外,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较为普遍,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劳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和妇女留守现状严重,再加上农村学校布点调整后,好多适龄儿童不能就近上学,花了很大力气修的漂亮学校成为摆设,好大一批家长带着孩子进入城镇租房供养孩子上学,农村人口流动性很大出现不少空壳村,无力进行新农村建设。部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偏弱,起不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用。在农技服务方面,我县的科技服务机构瘫痪,科技队伍一方面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年龄、技术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乡村两级技术咨询、物资服务远不能满足需要,县级科技部门条块分割,许多行业协会,由于缺少有效的指导和活动经费,很少开展活动,有的形同虚设。
  (五)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当充分发挥各部门、各阶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上形成强大声势。我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基本做到有人抓、有人办事,但设置方式与新
  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相比不太适应。建设新农村机构为临时机构,所用人员为部门临时抽调,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同时,缺乏统筹调度和综合协调的机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新农村办,但人员都不是专职,无法集中精力办事,容易造成上下信息不灵,不便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支农资金集中管理使用方面,计划、扶贫、民政、教育、水利、农业、交通等单位部门各管一块经费,缺乏统一调度和综合使用,存在“撒胡椒粉”现象,有些经费只能专款专用,存在有项目无资金,有资金无项目的现象。使支农资金不能很好地集中捆邦使
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考核措施,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几点建议
  (一)落实长效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量大,未启动村也要超前做好相应工作的实际,可将县乡两级新农办确定为常设机构,给予相应的行政级别和人员编制,以利于更好的指导和组织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对班子成员的系统培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新农办每年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有关单位都要按照建设方案开展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多方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在新农办申报建设项目,新农办统筹制定安排方案后,再报有关职能部门审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投入切块资金,扶贫、水利、农业、教育、卫生、公路、广电等专项资金向项目区倾斜,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的整合效益。要把“取肘主导、部门联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落到实处,建立奖惩制度:把包村工作与部门、单位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实行村干部报酬与新农村建设绩效挂钩;实行事业单位和乡镇干部下派到村委会任职,形成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局面。县直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帮扶职责,转变作风,务实创新,齐抓共管,各建其功。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一是进一步开展以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增强土地产出率。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广种薄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要依托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推广。紧扣认证标准和市场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扩大认证数量,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让基地建设发挥出更好效益。要转变重基地轻加工的思想,把工作重心放在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延长产业链上,在不断扩大和完善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同时,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要发挥产业协会功能,引导建立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协会、企业与农民、市场与协会的紧密结合,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以品牌占领市场,扩大我县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全县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新天地。
  (三)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
  农民群众的认识能力、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其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培训。将现有的职高、农广校、科技推广部门等专门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管理,有效运行,并把教学点前移,采取固定式与流动式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利用农村成人技校、文化活动室等培训阵地开展培训,有效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推行产业育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
业科技培训和就业培训,培养和造就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知识技能型专业化的农村能工巧匠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营销队伍,把农民技能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要把文明村建设抓真抓实,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要完善并执行好农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制度,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农民遵纪守法,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诚信文明、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县乡科技部门应整合力量,将服务窗口前移,满足农民群众科技的需求。要以一定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基层,加强乡村科技力量。
  (四)努力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以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第一要务,把增进最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合理分布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农村医疗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进一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
  加大项目资金申报,多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农业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开发及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加强和完善乡村项目库建设工作及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增强项目储备工作,随时完善储备项目,使项目能及时申报。严把项目招标关,加强行业和社会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做好饮水安全、乡村道路建设养护等项目实施后的完善和管理工作。

  (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调整那些不适应形势要求、缺乏进取精神的班子成员,着重从带头创办企业的能人、依靠科技致富的能人、发展新型产业的能人、从事商贸流通的能人中选拔村干部。县乡应加强对村级班子成员的培训,使村级班子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带领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阳光村务”工作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七)科学规划,积极引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探索实行大行政村建设新农村机制,切合实际合并部分不宜建新农村的行政村、小行政村、立地条件太差的行政村,整合村级资源,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试点示范,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79195

执行时间3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