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要正视教育事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潜在危机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18次     时间:2007年05月22日

(市政协委员〓韩春明)近年来,我市在实现“普九”达标的艰难历程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制度管理,加快素质教育步伐,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事业乃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危机,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目前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础教育有违背教育规律,偏离教育发展轨道的倾向,发展畸形的问题日益显露。

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初就已经启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仍然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才、教师教学成果、学校教学质量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工作成绩的最主要指标,形成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采取一些非常规管理措施,并逐步成为了主导教育管理的潜规则,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走上了全面追求分数的极端,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教育工作的大目标被严重扭曲。基础教育的畸形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种种恶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厌学情绪严重;人文素养欠缺,思维狭隘单一、动手能力差,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障碍;分数至上的教育还导致问题学生大量出现,学习好的学生,在重重压力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情况严重,有的甚至进网吧、歌厅或浪迹社会引发违法行为,成为学校、家庭、社会潜伏的隐患。?

2、普、职、成“三教”发展不协调,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中央高层多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职业教育在法律上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多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但是对我市来讲,职业教育还没有步入科学发展轨道,与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的火暴场面相比,显的异常萧条落后。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把职业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在教育规划、招生和经费投入等方面,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二是观念陈旧。人们认为读职中既花钱浪费时间,又找不到体面工作,只有读普通高中升大学才是最佳出路,于是出现了两种选择极端:一种是成绩稍好的都想方设法读普通高中,宁愿承受高额的择校费也要去碰碰运气;另一种是成绩差,升学无望的则安排外出务工;还有些家长出于某种原因时把孩子寄放在职中,等待征兵、招工,以致职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素质较差,入校后不努力学习,职中的教师也就心灰意冷,从而形成了职中学生难招进、难留住、难就业。三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先进的设施设备是不行的。四是管理不规范,重招生,轻教育教学。受利益趋动,对一些相对热门专业盲目开设,造成重复设置,而对社会急需设置的专业既无培训大纲,也无系统教材,专业教师也不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3、财政困难,义务教育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学校的硬件设施赶不上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部室、宿舍、教室普遍短缺,信息教育滞后,实验教学无法普及。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讲,“两基”工程欠债较多,发展包袱沉重。以绥德为例,全县在“两基”攻坚历程中,总共投入经费8233.4万元,由于地方财力不足,有800多万元目前仍由县、乡、学校贷款或由建设工队垫付,每学期的开学时间,不少债主以锁校门为手段,强行索要欠款,沉重的债务成为农村学校继续发展的一大包袱。实行“两免一补”后,学校收费降低,办学经费更加短缺。对一些贫困县来讲,很难保证配套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学校,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缺口进一步增大,维持正常教学更加艰难。

 

4、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学校办学两头难,农村学生上学难。

由于农村和周边县学生的大量涌入,使城区学校学生数量猛增,学校压力太重,城区学校普遍存在班额过大,宿舍紧缺,教室拥挤,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与此相反,广大农村由于学生自然减少和大量流失,学生数量锐减,班额太小,有的仅几名学生,年级不全,难以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学生择校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强烈地影响到了受教育机会,同时教育的不公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不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实行撤点并校后,农村偏远地方的学生没有就近方便的学校,出现了新的上学难问题。于是一些学习不好,升学无望的学生纷纷辍学外出打工,这是全市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5、教师结构不合理,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严重。

从全市师生比例看,教师总数剩余,但个别科目教师短缺,农村尤为严重。城里学校非科任教师太多,能胜任教学的一线教师缺乏。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偏远山区的学校,为了维持正常教学又重新雇用民教,而且任用极不规范,教学质量下降,学生流失严重。6、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校园内不正之风严重。一些教师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特点,丧失职业道德,谋取小利,从入学到分班、排座位每个环节都进行“吃、拿、卡、要”,家长被迫找关系、走后门、送礼、请客、说好话。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被严重扭曲,校园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二、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转移剩余劳动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全国人才市场的实际出发,抓住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各县区应组建以县职教中心为骨干,以乡镇农技校为基础,以农科教三结合为纽带的农村职业教育新格局,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技术学校。要发动和组织现有的职业学校和电大、进校等成教机构参与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充分利用农村撤点并校后空余出来的校舍开展实用技能、技术的培训,推动我市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2、加强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工作,保证农村学生正常上学。

从本世纪以来,我市各县区积极实施撤点并校工作,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缓慢,远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今后在积极争取外援资金的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新建、扩建寄宿制学校。

3、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缩小城乡差别。

首先要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即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和农村教师定期到县城学校学习进修制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其次,严格审定教师编制,实行编制管理制度,保证编制的严肃性,稳定教师队伍,严防流失和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发生。第三,制定农村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用人单位要对流出单位有所补偿,流出单位用补偿金聘用其他合适教师,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第四,规范代课教师任用制度,确因岗位需要短期聘任的,必须从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并签订有限期合同,实施合同管理。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行业纠风工作力度,重塑教育行业形象。

教育工作牵扯千家万户,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维系着一所学校的声誉。为此,要把彻底纠正教育系统的不正之风,提到重要高度去认识,健全和完善制度,严治乱收费、乱补课、乱卖教辅资料的“三乱”行为。同时,要广开言路,强化监督、督查力度,确保育人环境的纯洁性。(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86788

执行时间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