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挖掘民间艺术资源 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01次     时间:2007年05月22日

(市政协委员〓石培玉)榆林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特别是民间文化艺术,如民歌、秧歌、剪纸、说书、道情、石雕、泥塑等,在全国也很有名。我们要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就需要把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挖掘出来,打造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推向市场、打出市外、省外。我就挖掘民间艺术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市,谈点个人意见和建议:

一、抢救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的信天游、秧歌、说书、剪纸,还有许多民俗、民间手工技艺以及散落于民间的文物等,都是老祖宗创造出来、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在民间到底有多少?哪些有价值,哪些东西就要灭绝了?需要我们搞调查摸底。市县政府应督促有关文化部门鼓励支持社会文化组织,深入民间调查研究,挖掘整理有价值的东西。对就要消亡的文化遗产,要进行抢救保护工作。

二、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要搞调查研究,开展文化产业等工作,就要有熟悉内行的业务干部;要继承、弘扬民间艺术,就要有接班的专业人才。唱民歌的、打伞头的、踢鼓子的、剪窗花的,凡是名家要传下技艺,就必须培养徒弟、学生,不然的话,就人亡艺绝了。这项工作也要政府统筹安排好:多安置文化素养好的干部,多组织培训班,也可以把民间艺术作为课程,安排进中小学校园。

三、构建文化服务网络。

加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对市、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市上应尽早安排文艺演出中心、体育馆、博物馆、展览馆、民俗艺术馆等场馆建设,县上应搞好文化馆的展厅、群众艺术演练厅、文物陈列室、乡文化站、村文化室的建设,适当建成一些民俗文化村。先由经济支持文化,把文化事业的底子打好,再由文化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利用民间节庆的传统习俗,政府因势引导,加大投入,组织好每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以及公历“五一”、“十一”新年等节日,加上自办的“民歌节”、“旅游节”等节日,整合文化艺术资源,举办腰鼓、剪纸、信天游、摄影、绘画等竞赛,吸引各行各地人才,展现地方文化风采,扩大榆林知名度。?

五、培育文化市场。

确立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工作思路,寻找与市场对接的契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和扶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社会办文化”格局。引导民营文化企业举办一些大赛、展览,建立地方文化网站,创办“地方风情旅行社”,建“地方风情园”或“民俗文化村”,组建地方歌舞演艺团,开办“民间艺术之家”旅游点等,不断培育、发展、壮大现代文化市场,让民间文化艺术在市场上开花结果。?

六、打造文化品牌。

榆林的地方文化是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应该实施品牌战略,每年投入千百万资金,积极开发文化产品,精心打造以陕北民歌为龙头,以秧歌、地方戏、剪纸、石雕、说书等为基本的特色文化品牌。组织一支强劲的陕北民歌队伍,打造一台精萃的榆林风情歌舞晚会,在北京、上海等窗口城市搞一次榆林剪纸、香包大展,建一个市级民俗博物馆等等。

七、加强文化艺术交流。

由市委、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多和外界联系,组织民歌手、演出团体、剪纸艺术家到国内一些大城市和国外去演出、献艺,一方面学习人家,另一方面宣传自家,扩大影响,增进友谊。?

八、发展文化旅游业。

历史文化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榆林应着眼于延伸文化产业链和建设文化大市场,坚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历史文物与民俗文化相辉映的思路,积极寻找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开发的衔接点,打造好旅游景点,设计好旅游路线,挖掘好旅游点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双赢的目的。?我们的大漠风情游、无定河长廊游、黄河峡谷游、长城边塞游、潮海绿荫游、神府煤海游、靖定气田游、绥米人文游、白云山宗教游等,都是需要在进一步挖掘文化艺术资源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打造成的榆林旅游精品、文化品牌。就是我们横山波罗堡,只要有人掏钱包装,也能打造成一个像样的影视城的!(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92782

执行时间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