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几点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695次     时间:2008年06月02日

      (市政协委员、市安监局局长  马安威)安全生产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全市以能源化工为主体产业经济战略落实,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能持续地推动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工作,将榆林建设成为真正的中国“科威特”,成为二十一世纪国家能源接续地。为此,我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扎实推进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是维持目前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的基础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好转的主要法宝之一,也是解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问题,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对重大安全隐患和较大安全隐患进行治理,既能突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也符合我市当前的安全实际,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工程可以说是当务之急。一是制定《榆林市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明确安全隐患的排查标准、治理程序和责任主体;建立《榆林市安全生产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用于隐患整改、举报奖励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支出,尝试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治理资金管理渠道。

  二是落实企业和政府治理安全隐患的责任,明确企业是治理生产安全隐患的主体,政府是治理公共安全隐患的主体,严格区分生产安全隐患和公共安全隐患,确保治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开展“三项治理”,推动隐患整改。要结合专项治理整顿,对煤矿生产、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进行排查,通过落实隐患,堵漏洞,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要认真排查影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落实工作,集中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要结合隐患排查专项行为,按照《榆林市预防煤矿大面积冒顶和火灾伤亡事故的意见》、《榆林市预防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意见》等规定,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市正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高发期。如何有效地控制事故发生,营造一个安全社会,不仅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还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全民安全意识,规范全民安全行为,优化安全环境、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由个体管理向群防群治转变的关键,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安全文化的慨念。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和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
  其次要明确创建安全文化的指导思想和途径。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创建具有跨越性、时代性、区域性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为主线,防止和纠正两种错误倾向,运用好四种创建形式,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融于安全管理之中。
  具体讲就是安全文化建设中,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的搞安全文化建设,要用超前发展的眼光,跨越发展的思路,建立与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跨越性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随时把握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使安全文化建设紧跟时代的脉搏;同时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使安全文化能够让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便于传播。
  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就是要防止安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无为而治、放任发展”的错误认识,必须认识到,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是大有作为的,只有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支持,安全文化才能在榆林大地上迅速的普及,从而促进全市安全管理水平的升华;要防止安全文化娱活动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错误认识,必须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安全文化娱乐活动只是抓这项系统工程的一个方面,仅有安全文娱“装点”的安全文化建设是靠不住的,它只能使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事倍功半、误入歧途。
  要建立农村基层安全教育示范点,通过在乡镇建立村级安全教育示范点,引导和强化农村安全文化工作,提升农民安全出行、防范地质灾害、外出打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规范校园安全教育制度,让安全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和各类事故自救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要强化安全宣传,通过设立专栏、对典型事件进行曝光,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同时,各级政府要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县区”、“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活动,培育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安全意识。
要继续开展对县区领导和乡镇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抓好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培训,确保培训考核的质量;同时,加快安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出台鼓励榆林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校等专业性学校设立安全专业的政策,加快榆林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实施高危行业从业准入制度,将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对进入高危行业的人员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任职和上岗作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要大力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厂级、车间、岗位三级教育培训,强化对上岗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规范企业安全教育档案,使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减少违章作业;其次,要按照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分布情况,分类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对中省企业要督促全面建立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对市、县属企业要引导建立地方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开展企业安全文化示范工作;对非公有制企业,要按照分行业、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龙头企业安全文化示范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后,再进行全面推广。
  (三)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指全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规定,以追求人、机、环境、管理等无漏洞的奋斗目标,使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行为规范、装备先进、环境可靠、管理精细、安全领先的现代化企业。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化建设就是向本质安全型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
  根据榆林当前安全生产情况,推进企业本质安全化途径有三个,一是继续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企业的安全装备和管理水平;二是对新建企业严格安全“三同时”制度,要确保企业在布局时合理,设计时无缺陷,生产装备先进,投入使用时各类安全设施齐全,管理规范;三是对老企业进行一些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15

执行时间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