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一颗真心谋奉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464次     时间:2007年08月02日
      王向春,1950年生,陕西子洲人,三级高级法官,市政协委员。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子洲县三眼泉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子洲县何家集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子洲县西庄公社、瓜园子湾乡党委书记,1988年任子洲县检察院副检察长,1992年任定边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1996年任榆林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2005年至今任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06年被评为榆林市优秀政协委员。
  王向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从基层一步步干起,靠的是勤勉和实在。他经历了国家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有着难得的人生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对人民有一片深厚的感情,对国家有一颗无私奉献的诚心,这使他关注民生,关心国事。他身为中级法院的常务副院长,肩负许多重要工作任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能,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等各项活动,充分行使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这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一份责任,是一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和对事业的真诚,他所有的工作都体现在一个“真”字上。
  ——学以致用,认真踏实。王向春同志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做到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作为政协组织的一员,王向春同志认真积极地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学习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及宗教等方面的知识。除了政协组织学习外,他还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平时又坚持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他对事物的认识总有独到的见解,能清晰地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抓准要害,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学习能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事半功倍。
  ——立足本职,真抓实干。王向春同志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水平。他良好的品质和踏实的精神使他对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每份工作都出色、圆满的完成,对人民、对国家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能从基层一步步得到提拨使用,靠的就是突出的工作表现和优异的工作成绩。他在市中院的工作得到了集中体现。在他主管部分刑事审判工作中,他既能充分调动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又能严格把关,对待刑事犯罪,既依法惩处,又结合案情,注重教育,坚持做到宽严相济,刚柔并用,实现惩处与预防相结合的效果,在情、理、法上实现统一,使一些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他主管的民调工作,注重发挥审判促和谐的作用,大力倡导调解结案。他先后深入4个县区法院和基层法庭,就调解工作进行调研,大力鼓励和支持基层审判员在审判工作中多调解少判决,争取做到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促进和谐,保障发展。2006年,全市法院民事调解率达到74.8%,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在他具体领导下还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市法官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促进了法院和法官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使司法工作更适应于形势的发展。除此之外,在他主管的司法行政等工作中,他都能严格要求,针对机关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提出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纸、节支的“五节约”活动,保障各项工作良好运转。他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任何事情都不敷衍了事,马虎过关,做到真抓实干,务必圆满。
  ——建言献策,真知灼见。建言献策是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王向春同志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履行职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形成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王向春同志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特别关注,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给国家、民族、家庭、社会及本人造成的严重危害,他有深刻地认识,为此,他查阅了我市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大量资料,掌握了准确的司法统计数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又深入榆林城区学校,先后到五所中学进行调研,与学校、家长、未成年人及社会各界座谈交流,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拿到了真凭实据,对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提出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委员会、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基金、筹建市工读学校、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讲团等建议和措施,并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防治的四点建议》的提案,向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提交,得到市政协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
  ——扶贫帮困,真心实意。王向春同志的责任心还表现在他对社会的责任心。他积极参加各种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扶贫帮困结对子,在对榆阳区北泉巷市民的帮扶中,他嘘寒问暖,促膝长谈,详细了解了其生活中的困难,想办法给予解决,做到了尽力尽心;他深入到靖边、定边县农村,对贫困户除了给以钱物救助外还更注重想办法出主意,谋脱贫致富之路,力争做到“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除了有组织的扶贫活动外,他还以个人的名义救助社会困难者。有一名贫困大学生,大学刚毕业就患上肾衰竭,家庭贫困,无钱治疗,在其父母陷入极度艰难痛苦之时,王向春同志得知后,积极联系,伸出援助之手,真心实意的帮助,先后捐助现金5000多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日常生活,求真务实。王向春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同志和下属,他不仅是一位领导,更是一位朋友,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同志们有困难需要他帮助时,他能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他敢于主持公道,仗义执言,不怕惹人,不计较私怨,深受同志们爱戴与拥护。他是一位生活严谨、作风正派之人。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对生活认识的真谛,在日常生活中厚积薄发,在为人处世中厚德载物,在思想作风上厚道实在,从无浮华虚荣,追名逐利之虞,特别针对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期出现的价值混乱和道德偏差的现象,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体会,他撰写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一文,先后受邀在《榆林日报》、《中国政企干部优秀论文选》、中国报道杂志社专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刊物和一些报纸上刊载,引起了共鸣和好评。在该文中,他对当前奢侈浪费、攀比消费、摆阔斗富中的“骄”、“奢”、“淫”、“逸”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成因有三,即消费主义盛行的结果、暴富心态的表现、人文素养的缺失。如此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深刻独到。
  最后,我们以王向春同志在《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一文中的话作为结束语:人不能“为物所累,为物所役”,人应该在精神上多一些追求,在生活上做一个崇尚俭朴的人,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对社会、对朋友、对亲人做个好榜样。(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5006

执行时间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