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735次     时间:2007年04月09日
     (作者:市政协委员 孙彬)在刚刚结束的中共榆林市委第二届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我市要占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资源富集的榆林市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保护资源的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以神木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资源开发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近几年,神木位居全国产煤第一县,神木依靠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大量投资和煤炭的大量开发,为缓解全国的能源紧张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地方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地方生产总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财政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人,比上年增长39%。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和西部前列。2002年江泽民同志视察神木后,锦锦界工业园区迅速崛起,现有27户企业入住园区,引资总额达175亿元,目前有20户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2006年预计工业总产值18.9亿元,实现税收收入1.5亿元。工业项目涉及发电、电石、玻璃、水泥、固碱、活性炭、聚氯乙烯、甲醇、煤焦油轻质化等多种产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应该说煤田的开发建设使神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神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神木也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起到了领先和示范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能源生产输出以及转化过程中给神木带来不少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浪费且配置不合理。
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处于低回采率状态,神木也不例外,有关数据显示,神木煤炭企业回采率比我国《煤炭工业技术规范》低17%,如果回采率不再提高,神木最终将有80亿吨的煤炭资源造成浪费。据矿管部门核查,神木县地方资原占有量只有24亿吨,年末保存量约为15亿吨,占全县探明储量的4%左右,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此外,招商引资过程中配置资源量过多,对地方而言得不偿失,以锦界工业园区为例,国华锦能4×600MW电厂配置煤炭资源22亿吨、陕投公司60万吨甲醇配置资源12亿吨,按目前煤炭企业的利润计算,保守的说,两矿最终可以实现利润在1000亿元以上,约是引资总额的8-10倍,对于地方而言给他们的优惠是不是太多了一些。
(二)资源利用率低且无序开采现象严重
我国石化能源资源所谓“多煤、缺油、少气”中的多煤仅仅是相对而言,在世界剩余探明煤炭储量中,可采储量占世界的11.6%,但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我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为69年,而世界平均储采比为1992年。据矿管部门调查,神东公司占有资源量为71亿吨,2006年底剩余储量为45亿吨,大柳塔、活鸡兔、榆家梁三个煤矿比原设计开采年限分别缩短71年、56年和23年。地方小型煤矿的超能力开采现象也极为普遍,如此下去,神木的煤炭资源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枯竭决不是危言耸听,所为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神木的表现也比较突出,神木目前煤转化的产品比较少,除少数大型企业外,其它多数企业(如电石、兰炭等)的特点是工艺粗放、规模偏小、污染较大,而且属于国家限制类项目。我国目前从一次能源转化为有用能源的效率是1/3,2/3的能源在转换过程中损失。
(三)当地群众为能源开发付出较多的环境代价
有关调查数据表示,2002年神木形成采空区99.12平方公里,蹋陷区面积24.72平方公里。神木县窟野河20个污染因子中,5个指标超标,石油类、硝酸盐氮最高超标1.6倍和8.9倍。城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在冬春两季严重超标,日均超标90%,最高超标5.17倍。煤炭开发造成的地表破坏,地下水渗漏、河道污染、大气污染和工业垃圾乱倒等给当地群众居住、耕作、人畜饮水造成很大的困难。?以上情况表明,我市的资源与环境状况已基本达到临界状态,如果说前些年“先开发、后保护”是对的,那么今后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彻底转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回避不了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几点建议?
(一)采取刚性手段,限制资源浪费有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统一规定回采率达标的最后期限(比如2010年底前),逾期不达标的企业强行关闭。其次是从实际出发重新核定现有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实行限量开采,确保资源的合理服务年限。第三要在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拍买或招标的方式有偿配量资源,并且千方百计增大地方资源占有量,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
(二)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最根本的是推进技术创新,建议我市今后应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争取获取高、精、尖技术的知识产权,着力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以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式提供能源服务。
(三)提高监管水平、减少环境破坏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准确掌握现有和新增污染源情况,扩大监测覆盖面,使违反环保法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同时要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得到有效的财力支持。总之,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能用有限资源维系暂时繁荣,不能用地方的利益换取政绩,让榆林重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把榆林建成现代化生态能源化工基地。(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5013

执行时间1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