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调研报告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906次     时间:2019年12月12日

为了深入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找准农村在发展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市政协麻占平副主席带领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及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榆阳、神木、横山三县区政府采取实地视察、现场交流、专题协商等方式,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汇报,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按照中、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全市16298个村组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数据录率入为99.03%,12县市区清产核资工作已完成市级验收。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村集体资产家底初步摸清,核实资产总额266.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85.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估值181.2亿元,资源性资产方面,清查出集体土地总面积5831.2万亩,其中,农用地4807.9万亩,建设用地312.8万亩,未利用地710.5万亩。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完成成员界定的村2369个,完成股权量化的村1123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2224个,有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1846个,分别占总村数的72.9%、34.6%、68.5%和56.8%,界定成员211.2万人,量化成员股东117.8万个,量化集体股东24个,已颁发股权证的村851个,颁发股权证书140591个。目前已有211.2万农民成员拿到了村集体股权或成员资格证书,成员集体资产权益逐步落实。

(三)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变”改革试点逐年扩大。2017年为积极推进薄弱村提升发展,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开展“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农业局制定并启动了全市“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8个贫困县、902个贫困村为主,市级抓百,县级推千,到2020年,建立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目标。截止目前仅市级财政累计投入7000万元,用于推进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其中5000万元用于支持310个薄弱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探索实践,全市形成了模式各具特色,亮点各异,创新了农村产业活力,发展集体经济的五种模式,即以集体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产业、加工企业、产业扶贫等,这些农村产业为全市探索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提供了样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研究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权经济合作社基础上,各示范点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或经济合作为纽带,以产业平台为抓手,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动力,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经营为主体,形成了六种股权形式,即土地股、林权股、资金股、房屋股、基础设施股、成员股等。通过改革试点,全市累计310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对接产业项目74个,14个村分红1018万元,惠及贫困户2000多户。

(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逐步落实。全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调查实测面积1566万亩,发放承包经营权证60.9万份,完成确权面积和发证户数分别占应开展确权登记面积和发证户数的97.1%和96.8%。去年底,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4万个,土地流转面积399.8万亩,土地流转率为25%,较2017年提高4个百分点,土地经营权放活步伐明显加快。榆阳区在北部风沙草滩区结合产权改革推进“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改革以来累计实施“一户一田”30多万亩,草滩区耕地面积增加3.9%,基础设施和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高,亩节约成本400元左右,亩产值增加15.2%,深受农民欢迎。

(五)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建立。2017年底,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所正式上线,作为全市首家正式运营。2018年底,各县市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产权交易逐步实现“有健全的服务组织、有固定的服务场所、有规范的服务制度、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有良好的服务手段”的“五有”条件,确保加快农村各类产权要素规范流转,促进农村资产保值增值。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各地实际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思想认识不足,改革进展不平衡,两级分化明显,整体成效不突出。除榆阳区外,其它县区还没完全按照中央意见要求,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县乡两级书记责任落实不到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力度不够。工作推进缓慢,我市完成改革行政村的比例仅为74%,基本处于全省落后位次。好多县只注重点上工作,进行了清产核资,耕地未入股,流转土地也很少,这个农业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大部分还在单家独户经营,大面积的耕地撂荒现象还很严重,水电等基础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种殖、养殖业科技含量低,很多干部和群众缺乏市场意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还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那种模式好,自由方便,甚至怕失去权力,担心改革后造成资产流失会管不好、管不了;部分群众担心改革后得不到应有的利益,不如自己经营种地,能有政府种地补贴;承包户担心产权或经营权到手后,农业产业发展周期长,一时盈不了利或是没有效益,收不回成本,或者政策不稳定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与党和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的目标极不协调。

(二)改革进程不够平衡。一方面是县区之间的不平衡。有的县区,各级党委领导在思想上、工作上紧扣脱贫攻坚,一步一步扎实开展工作,探索出各类改革模式,得到了中、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有的县区上仿下效只是按照省市既定的程序开展工作,没有创新意识,导致全县改革工作滞后。另一方面,县区内改革进程也不平衡。大部分县区过多的重视了点上的工作,只顾打造出一两个点子,能够应付检查,对面上的工作缺乏全盘考虑,导致乡镇之间、村组之间的改革极不平衡。

(三)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全市大部分村组可盘活的资源资产少,行政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集体积累薄弱,后续建设资金短缺,有的甚至没有集体资产,且缺乏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和农村能人的带头以及整体发展规划,改革后没有科学的思路,发展集体经济缺少路子,后劲乏力,有发展的村也只注重一项产业的谋划,特别是城中村和城郊村基本上是出售地皮和出租面店、宾馆等分红,而没有自己的实体企业和加工业。这种局面维持的时间越长,越会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农经工作队伍薄弱。农经业务面广、量大、专业性强。当前基层农经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匹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充足、专业素质低、经费难保障、能力不适应等问题日益凸显。全市农经干部只有192人,平均每17个村有1名非专业出身的农经干部。虽然去年全市乡镇成立了农经站,但也是有名无实乡镇一级只是挂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牌子,但大多数都没有明确分管领导,也没有专职农经工作人员,与改革工作急需农经人才的需求差距甚远,影响制约了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改革后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个议事机构,章程中明确了职责和议事规则,但实际形同虚设大多不能将议事规则落实到位。集体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也不够不规范,改革中虽然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但部分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中仍沿用传统的办法,没有在县区乡镇两级产权交易机构交易。加之村委会与合作社账务不分,财政项目扶持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导致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未能充分激活。

(六)政策体系不够完善。中省对改革的配套政策还正在完善,产权保护、产权流转和交易、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建设很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全能”缺失,进入市场渠道不畅,县区乡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未能实现互联互通,阻碍了农村产权交易。一些税费减免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出现有地租不出去,想租租不到地,已进城经商务工的农民留在村里的耕地撂荒数年都无人管理的现象。

(七)典型示范推广不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确实打造出了诸多典型的发展模式和示范村、示范点,但对这些典型模式的推广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辐射带动效应不强,群众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存在误区,对农村集体改革、股份合作社运行存在疑虑,片面认为改革就是为了分红,改不改革,跟自己关系不大,参与意识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城乡统筹加快实施的发展要求,赶2021年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结合调研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就下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此项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扩大社会舆论宣传。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建立和完善各级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干部主体责任督查考核机制,从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县乡村党委(支部)书记一把手责任为着力点,形成市、县(市区)、乡、村四级书记和各级干部齐抓改革的合力。同时,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发放宣传页等形式,广泛宣传“三权分置”的现实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让农民真正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能量的最大释放,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利益,并用好市县区涉农培训资金,建立市上培训县区、县区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级、村级培训股民的层层培训体系,确保我市在2021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加快改革进程,推进改革平衡发展。对照中省市制度责任制担当的改革要求,发挥政治优势,压实领导主体责任,深入县乡村组,进行全面的督查调研,重新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下定决心整改。对产权改革工作先进县区、乡镇要表彰奖励,推广经验,进一步巩固提高;对产权改革落后的县区乡、镇要认真研究、倒排工期,层层传导压力,及时整改,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在土地利用、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财政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齐心协力共同加快推进完成我市改革任务。

(三)完善配套体系,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市上应组织各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涉农产业招商办法等相关政策以及地方性政策法规。应制定引进农业企业的合同文本规范,明确其企业在引进和退出的各项利益机制。健全完善价格评估体系,建立切合实际的流转评估方法,确保流转土地价格评估有章可循,及时化解土地经营权流转中的矛盾纠纷,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要切实加快我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的建设步伐,实现县区乡镇两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准确的、及时互联互通。

(四)激活农村活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必须将这一改革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的结合起来,紧紧咬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体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靠奋斗来获得幸福生活。一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基于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弱、底子差的状况,要加大对已成立和新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探索“以补代投、以奖代补、以补促建”方式和途径,重点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让其成为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走出去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选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办好自己的事情。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县区招商部门应积极组织、谋划、包装、打包,推出一批县区乡镇涉农可流转土地的“三变”项目,组建专门的招商队伍,担负起农业产业的招商工作。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的引进大型农业企业,要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返乡创业人员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与林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林权政策,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为重点,深化配套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市农林业经营模式,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培养技术人才,加强农经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履行好农村经营管理各项职责任务,需要一支政治素质高、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业务本领强、对农民感情深、甘于奉献“三农”事业和乡村振兴事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是抽调一批县区乡镇现有涉农专业的干部,充实到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中,指导产权改革工作。二是以公益性岗位安排一批大学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于基层,服务于农村。三是学习绥德县的做法,积极与西农大争取,委派培养一批大学本科非农专业的毕业生,签订3年委派协议。培训一年期满后,分配到乡镇工作。四是培训一批职业农民和农村市场经纪人。通过业务培训、名师带徒等方式,培训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真正将县区乡镇的农经工作队伍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加大推广力度,激发典型辐射效应。典型示范的作用是无穷的,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的、大力的推广在产权改革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模式,从而更大限度的,进一步推动我市产权改革工作按期完成任务,为脱贫攻坚奠定良好和坚实的基础,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好道路。一是应策划、打造、包装一批典型精品,利用新闻电视、报刊杂志、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二是对产权改革工作先进县区乡镇和典型示范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鼓励县区乡镇组织各级工作人员、村支部书记、农村能人等分批次的到先进典型村参观考察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四是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全市性的流动现场交流会,总结典型经验,找出差距,促进改革稳步推进。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18163

执行时间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