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调研报告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卫生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764次     时间:2006年12月15日
        近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我市农村卫生人才情况,组织委员赴子洲、定边、靖边三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问题
  榆林市辖12县(区)、222个乡镇,5625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349.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58万人,占83.6%。全市十二县区有乡镇卫生院222所。乡镇卫生院现有人员2424人,有村卫生室4196个,乡村医生3302人。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人员中,本科学历者14人,大专学历者435人,中专学历者1485人,中专以下学历者254人。高级职称者19人,占0.87%;中级职称者393人,占18%;初级职称者1353人,占61.8%。乡镇卫生院有防保专干473人。乡村医生中本科学历者1人,大专学历125人,中专学历2151人,其他1025人。取得助理医师资格者127人,占3.8%,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者2894人,占87.6%;乡医资格直接认定者2285人。
  2003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培养、输送、帮扶、稳定、使用和改革等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状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稳定了农村卫生队伍,逐步改善了乡镇卫生人员工作生活条件,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卫生人员整体素质,逐步调动了农村卫生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卫生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卫生队伍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显现出的问题很多:
  1、卫生人才严重匮乏
  据卫生部门对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摸底调查。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共设编制2891人,现在缺编476人,占编制总数16%,但实际缺编情况还不止这个数目。现有在岗人员2424人,其中卫生专业的人员2188人,包括卫生系统招收的全民、集体和临时工。就目前的卫生专业人员中专科人才、全科人才严重短缺,比如子洲县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只有3所医院有妇产科专业的大夫,所有妇保站、防保站学妇幼专业的没有一人。据本次调查的6所乡镇卫生院看,都存在着医卫人员不足的问题,由于人员不足,在岗的人经常要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又无专业职称。非专业看病在农村已是普遍现象。还有个别卫生院即使配备了X光机、心电图机等,但因缺乏专业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设备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从村级看,全市5625个行政村,目前还有1429个行政村无卫生室或诊所,占行政村总数的25%。全市统计有村医3302人,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村医现在已弃医转业。即使现有的村医也多集中在集镇和公路沿线,边远落后的山区甚至近百里方圆没有1名村医。
  2、业务素质整体差
  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仅占 0.4%,大专学历的占19.9%,且都是后续学历,中专学历者占67.8%,中专学历者绝大部分是市内、县内卫校毕业,有的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还有11.66%的人员无学历。据调查,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高级职称卫生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无职称人员。
  对于村医而言,相当部分的村医甚至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据我们调查的三县8个村卫生室看,这些村医有的是由原赤脚医生培训而成,有的是从本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培训班就挂牌行医,还有的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但实际医技水平较低。
  3、待遇普遍偏低
  目前,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收入主要靠财政预算及医疗费收入。由于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医疗条件太差,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加之现在交通较为方便,农民一有大病就到县级或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很难留住病人。我们这次视察的子洲殿市、靖边梁镇、定边黄湾等几个乡镇医院,尽管新建的办公大楼面貌一新,但里面卫生人员寥寥落落,卫生院门前冷冷清清,前来看病者甚少。而实际上这些医院都难以维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仅靠财政补贴勉强维持。医院病人少,效益自然不佳,根本无力提高人员待遇,目前我市乡镇卫生人员年收入基本上在800-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而一些临时聘用人员,收入更低,像子洲县各乡镇医院的防保专干,每月只有300元工资,维持生计都有困难。由于财政投入有限,集体筹资困难,绝大部分县村医报酬没有解决,村卫生室防保工作的利益回报只是享受工商、税务等费用部分减免的优惠政策。因此,预防保健工作不免也要大打折扣。
  4、卫生人员流动城乡反差明显
  我市属农业市,349.9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92.58万,占83.6%,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7609人,其中乡镇卫生院2382人,占31.3%。从上述数字中看,占80%以上的农业人口只有30%左右的卫技人员服务,而70%的卫技人员只为20%的城镇人口服务。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次调查的几所医院,大部分只有五六个人上班。个别医院实际上只留几个守摊的人。调查了解,近几年来,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呈负增长态势,特别贫困县更为严重。由于乡镇医卫人员在经济上与城区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工作、生活等条件方面比较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着不安心或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他们千方百计往城里调,这是形成农村卫生人员流出的根本原因。
  5、农村后续卫生人才培养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有限,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无力安排医卫人员参加学习、进修或再教育,有些医院甚至不提倡医务人员进修学习。这次调查的几所医院,医卫人员学习进修费一段都费用自理。有的医院甚至连工资也扣掉,严重地阻碍着农村卫生人才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现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一些县特别是贫困县因经费或编制问题不再分配毕业生,使一些医卫人才被闲置。形成人才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
  从总体上看,作为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的乡、村两级缺少资金、设备、人员,但最缺的是人才、技术,也是制约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大。二是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大。三是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支持差距大。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必然会产生上述问题,并逐步形成恶性循环链,使农村卫生工作很难走出困境。
  二、意见与建议
  1、提高认识,将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改善广大农民健康水平的一项带有根本性任务的策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卫生人才 队伍的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人才兴医观念,切实把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加强组织领导,制订规划目标,落实经费投入。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
  2、制定政策,稳定和培养农村现有卫生人才
  一是稳定现有农村卫生人才。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1)工资待遇方面予以倾斜。凡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现行工资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规定年限的,上浮的一级工资转为固定工资。(2)制定有针对性的职称晋升标准。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满一定年限的,申报中、高级职称时,条件予以适当放宽,单独划定合格线。(3)实行岗位补贴制度。对长期在困难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骨干,实行岗位补贴制度,根据其学历、职称、贡献,每月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
  二是加强对农村现有卫生人才的培养。(1)加强对农村现有卫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鼓励具备条件的乡村医卫人员接受学历教育、专业进修。并要保障其工资待遇。(2)培养农村卫生技术带头人。采取基层推荐、逐级评选的方式,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村卫生人员中,选拔一批业务骨干,作为农村卫生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实行市、县、乡三级负责,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等方式重点培养。使每个乡镇卫生院能够有1至2名技术带头人。(3)公开竞聘乡镇卫生院院长。选准用好乡镇卫生院长,可以带活一个卫生院,搞好一个乡镇的卫生事业,解决一方群众的就医困难,促进基层卫生工作形成良性循环。乡镇卫生院院长可在市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中公开选拔、择优选聘,并不断加强其能力培养。同时完善待遇保障政策。
  3、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卫生人员生存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按照"一无三配套"的政策要求,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拨付制度化。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保障乡镇卫生院建设稳步推进,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要切实落实市、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特别要解决好防保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保证预防保健工作顺利开展。要合理解决村医的报酬问题,可按村干部待遇对待,由财政转移资金来落实。并让村医进入村委会。为农村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的条件。
  4、加大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
  (1)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录用人才,按编制配足乡镇卫生院卫生工作人员。对于编制不足的地方,由本地编制部门予以超编接收。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2)实施面向贫困地区的定向培养计划。商省内大中专卫生院校,开展面向榆林贫困地区的"三定向"(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人才培养工程,要制定规划目标,落实政策经费。
  (3)针对榆林农村卫生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可在某些县的乡镇搞试点,将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合二为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现医疗、预防保健、计生"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使医疗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考核标准,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成长环境。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考核,应以社会效益为重,以经济效益为次,应把医疗机构对卫生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考核内容和重要指标,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
  5、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1)实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农村轮流坐诊制度。
  (2)实行对口支援和定期服务制度。以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目标,组织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规定凡是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具有主治资格的医师,在受聘主治之前或晋升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定期到基层服务满一定年限,将此作为晋升职称的一个必备条件。
  (3)组建卫生人才服务团挂职帮扶,促进高层次卫生人才下沉基层,协助指导农村卫生单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319490

执行时间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