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经验交流您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栏目 >>经验交流

典型案例:绥德县闫家渠村发展山地苹果情况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194次     时间:2016年09月07日

创新模式  打造品牌

占领苹果产业发展新高地

——绥德县闫家渠村发展山地苹果情况

闫家渠村位于绥德县义合镇以北3公里处。全村249户、726人,有劳动力456人,党员32人,在外务工和经商人员118人。全村总土地面积295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40亩,果园面积170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8%,人均果园面积2.3亩,是市内优质苹果产业村。2014年全村果品产量达1600吨,总收入60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300元,占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的66%

1968年,在党的号召下,闫家渠村栽植了127亩集体果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村明确了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村民人均一亩果树地,每人种植30株果树苗,全村一次性建成了700亩果园,实现了户户有果园,人人有果树的目标。从此以后,无论是靠肩挑背扛卖苹果的时代,还是“果贱伤农”低迷期都没有放弃。2009年,闫家渠村被定为绥德县山地苹果示范村。之后每年都扩展果园面积,到2013年,全村果园面积达1700亩,苹果品种以本地适生的秦冠、富士为主。

经过多年的发展,闫家渠的苹果产业发展具备了五大优势:

一是果品好。该村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山地苹果生长。所产的苹果好吃、好看、耐贮、耐运,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同样等级的苹果,每斤要比洛川以南产的多卖0.2-0.3元。2013年在第六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上夺得果王大赛二等奖,寒富苹果获得优质苹果金奖;合作社一颗重688.1克的富士苹果在2014年第七届苹果博览会暨中国苹果年会上被选为果王,在名优苹果评比中,阿斯矮生苹果获得银奖。

二是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省、市、县对闫家渠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上村民投资投劳,该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逐年完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自2008年至今,先后投资了近千万元,硬化了2.2公里进村道路和25公里生产道路,新建安装了76盏路灯,新建了村中心广场、汉代风格的石牌楼、翻修了历史悠久的庙宇建筑,今年计划新修千吨气调果库一座,果品储藏库四座,为苹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促使该村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方向积极发展。

三是形成“支部+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闫家渠满山红苹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苹果专业合作社作为苹果产业化的专业组织,为苹果生产提供了生产资料的购买、苹果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了苹果套袋、管理、销售统一管理。

四是形成了发展产业的技术优势。在发展苹果产业过程中,村民管理果园的技能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市、县两级苹果管理技术培训基地。每年,榆林市科研办张建军主任、县园艺站干部孙俊国分别带领技术人员定期在闫家渠现场授课,对周边果农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培训,推广果树改型,果实套袋,科学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等新技术,提高苹果质量和标准。每次开课,榆林、延安、清涧、子州、米脂的果农们也纷纷前来学习。现在全村1700亩的果树均由村民自己修剪。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套果袋,对果树采取了大改形、开心形的科学修剪,使果树通风畅、日照强,营养得到集中,苹果色泽艳丽,口味纯正。

五是成功打造了“满山红”品牌。作为优质的闫家渠苹果,2013年闫家渠村对本村山地苹果进行产品认证,取名“满山红”,并为苹果包装外形申请了专利,从而提升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宽了销售渠道,其中75%的苹果销往俄罗斯、泰国、越南、缅甸、蒙古等国家。国内主要销往包头、绥德及周边县城,苹果往往供不应求,闫家渠村成为了绥德县的苹果销售集散地。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306298

执行时间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