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政协榆林市委员会2019年综合预算说明
一、部门主要职责及机构设置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全市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事业。贯彻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市委有关决定,向省政协和市委反映贯彻执行情况。
(二)密切联系各方面人士,反映他们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市上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市上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和体制改革,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廉政建设。
(三)调整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政协榆林市委员会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根据市委提议任免机关县处级干部。
(四)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以及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坚持发展科学、繁荣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密切联系市上国家机关和其他有关组织,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体育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等活动,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和作用。推动和协助社会力量兴办各种有利于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
(六)组织委员就全市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视察调研,通过建议案、提案和其他形式向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和有关组织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献计出力。
(七)组织和推动委员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交流业务和科学技术知识,增强为祖国服务的才能。
(八)宣传和参与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外交政策,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全市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九)加强同县(区)政协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政协榆林市委员会现有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科技和民族宗教委员会7个工作机构,有办公室、研究室、联络处3个办事机构,共计10个部门。办公室下设社情民意信息处、行政科、会议科3个内设事业机构,机关现有在职人员68人,离退休人员31人。四届政协由26个界别组成,现有委员389人。
二、2019年部门工作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开展一系列学习培训活动,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切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
2.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政协党组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政协工作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协党的组织体系,在市政协各专委会成立党支部。深刻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等违法违纪案件教训,“以案促改”,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围绕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通过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中心组会议以及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和引导全市政协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同志,学习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重要决策部署,学习政治理论、政协统战理论、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委托全国政协培训中心以及部分知名高校举办2-3期以政协统战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科技、时事政治等为主的委员培训班,全面提升委员的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
4.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职创造条件,搭建更广阔平台,鼓励他们提出提案、建议,反映社情民意以及参与政协组织的调研、视察、协商和监督活动。引导各族各界各阶层根据界别特点和要求组织开展活动,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榆林发展新局面上来。
二、树立精品意识,增强协商议政实效
5.精心组织整体协商。充分发挥全体会议整体协商的作用,认真开好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围绕榆林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进行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
6.深入开展专题协商。重点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组织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和加快我市金融创新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汇聚力量协商议政,凝聚智慧献计献策。
7.不断深化座谈协商。重点围绕呼吁加快延榆高铁建设、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加强校园德育建设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旧址保护及开发等方面,组织召开协商座谈会,提出针对性强、管用有效的对策建议,助推各项事业发展。
8.积极开展界别协商。发挥政协界别优势,认真组织好全体会议、常委会议等会议的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等活动,强化界别意识,突出界别特色,凝聚界别声音,不断提高界别协商水平。
9.加大提案办理协商。坚持将提案办理协商寓于提案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提升提案办理在推进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严格提案审查立案标准,健全提案办理协商工作机制,抓好重点提案的遴选和督办,继续做好市级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健全提案答复机制,完善办理督查制度及考核评价机制,做好不满意提案跟踪督办工作,切实提高提案办结率和委员满意度,稳步推进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三、聚焦中心工作,强化民主监督职能
10.积极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全年开展调研11次,重点围绕产业扶贫脱贫、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等方面组织委员进行调研。全年开展视察21次,重点围绕加强校园安全、医保合疗资金兑付、扫黑除恶工作进展、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状况、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等方面组织委员进行视察。督促工作,服务发展,为市委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11.完善民主工作机制。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监督内容、监督主体和监督形式,着力完善知情明政、协调落实、办理反馈、权益保障等工作机制,为民主监督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12.拓展民主监督渠道。积极探索民主监督有效方式,通过政协例会、视察调研、提案办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推荐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等形式,有效搭建监督载体,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充分表达各界意愿,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实效。
四、坚持履职为民,关注民生促进和谐
13.紧扣民生热点服务基层群众。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开展“委员走访”活动。组织委员和相关部门赴贫困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村”活动,做好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等工作。
14.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县市区政协、各专委会和委员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围绕党政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办好《协商建言》内刊,及时收集和报送社情民意信息。认真做好社情民意信息的跟踪反馈工作,促进信息成果的转化和落实。
15.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组织开展参与精准扶贫脱贫活动,引导和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委员结合自身优势和能力特长,根据自身行业职业特点优势,通过不同方式为精准扶贫脱贫做实事办好事,为我市实现率先脱贫,发挥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团结民主,聚力改革发展大局
16.深化党派合作共事。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联系,不断拓展团结联谊的途径和形式,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平等协商、合作共事的政治氛围。支持党派团体在市政协各类会议上发言,提交集体提案,开展联合调研、界别活动。加强对各党派团体参加政协共同性事务的协商,深化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
17.加强团结联谊工作。充分发挥政协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交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密切与新社会阶层的沟通联系,合理引导其政治诉求和利益诉求,激发社会活力。
18.发挥文史资料作用。完成《二十五史及历代典籍中有关榆林的资料集成》(暂定名)一书的编辑出版、发行和交流工作。认真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努力做精做好,发挥好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19.切实加强委员队伍建设。以“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以强化委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提升履职能力为核心,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市内调研、观摩和外出考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委员教育培训。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界别联谊等形式,加强与委员的联系,不断提升委员的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等履职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委员的履职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20.不断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密切与市内外媒体合作,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办好市政协门户网站和《榆林政协》,精心谋划报刊专栏,加强对政协重要会议、经常性工作和委员履职风采的宣传,积极报道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果和委员参政议政的风采,传播好政协声音,扩大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21.着力加强政协机关建设。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机关办文、办会、办事工作制度机制,规范接待、后勤保障、经费管理,促进政协各项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有序,着力提升参谋助手、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本部门的部门预算只包括部门本级(机关)预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榆林市委员会办公室本级(机关)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截止 2018年底,本部门人员编制 68人,其中:行政编制37人,事业编制 31 人;实有人员68人,其中行政人员46 人(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编制单列管理9人,不占单位行政编制),事业人员23人。单位管理的离退休人员 31人。
五、部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及资产购置情况说明
截至 2018年底,本部门共有车辆5辆,无单价 20 万元以上的设备。 2019 年部门预算未安排购置车辆;未安排购置单价 20 万元以上的设备。
六、部门预算绩效目标说明
2019 年本部门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1665.06万元。
七、2019 年部门预算收支说明
(一)收支预算总体情况
2019 年市政协收入预算为 1665.06万元,较上年减少5.89万元,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减少主要原因: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019年市政协支出预算 1665.06万元,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1065.06万元,占支出总额64%;专项业务经费支出600万元,占支出总额36%。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较上年减少5.89万元,减少主要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
2019年市政协财政拨款收入1665.06万元,较上年减少5.89万元,减少主要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019年市政协财政拨款支出 1665.06万元,较上年减少 5.89万元,减少主要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三)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明细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规模变化情况。
2019 年市政协一般公共预算拨款1665.06万元,较上年减少5.89万元,减少主要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的明细情况
(1)行政运行(2010201)1002.09万元,较上年减少87.09万元,减少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其他政协事务支出(2010299)600万元,较上年增加30万元,增加原因:2019年市政协计划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二十五史记历代典籍中的榆林》6册,新增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专项经费。
(3)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89901)5.18万元,与上年持平
(4)行政单位医疗(2101101)53.99万元,与上年持平
(5)事业单位医疗(2101102)3.79万元,与上年持平
3、按照部门预算经济科目分类的明细情况
2019 年市政协支出预算为 1665.06万元,具体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科目分类如下:
(1)工资福利支出(301)762.52万元,较上年减少84.06万元,全部为人员支出。减少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商品和服务支出(302)800.45万元,较上年增加68.73万元,增加原因:一是公用经费人员定额标准增长; 二是2019年市政协计划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二十五史及历代典籍中的榆林》6册,新增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专项经费。
其中:公用经费支出 230.45万元,较上年增加38.73万元,增加原因:公用经费人员定额标准增长;专项业务费支出570 万元,较上年增加30万元,增加原因:2019年市政协计划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二十五史及历代典籍中的榆林》6册,新增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专项经费。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303)72.08万元,较上年增加9.43万元,全部为人员经费支出,增加原因:新增退休人员死亡抚恤金及丧葬费。
(4)资本性支出(310)30万元,与上年持平。
4、按照政府预算支出经济科目分类的明细情况
2019 年市政协支出预算为 1665.06万元,具体按照政府预算支出经济科目分类如下:
(1)机关工资福利支出(501)762.52万元,较上年减少84.06万元,全部为人员支出。减少原因:有人员退休,工资福利支出减少。
(2)机关商品和服务支出(502)800.45万元,较上年增加68.73万元,增加原因:一是公用经费人员定额标准增长; 二是2019年市政协计划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二十五史及历代典籍中的榆林》6册,新增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专项经费。
其中:公用经费支出 230.45万元,较上年增加38.73万元,增加原因:公用经费人员定额标准增长;专项业务费支出570 万元,较上年增加30万元,增加原因:2019年市政协计划编纂出版文史资料《二十五史及历代典籍中的榆林》6册,新增文史资料编纂出版专项经费。
(3)机关资本性支出(一)(503)30万元,与上年持平。
(4)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509)72.08万元,较上年增加9.43万元,全部为人员经费支出,增加原因:新增退休人员死亡抚恤金及丧葬费。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并已公开空表。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情况。
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支。
(六)部门“三公”经费等预算情况。
2019年 “三公经费”预算25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元,与上年一致。我单位严格执行出国(境)管理有关规定,本年度未安排出国(境)公务活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万元,与上年持平。本年度未安排公务用车购置预算,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维护费支出。公务接待费5 万元,与上年持平。主要是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及接待量,压缩公务接待费支出。
2019 年会议费预算50万元,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加原因:市政协今年加大了协商民主的力度,各类专题协商会议有所增加。市政协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议费管理,勤俭节约办会,压减会议经费开支
2019年培训费预算25万元,较上年增加20万元,增加原因:市政协2019年计划与国内高校合作组织委员培训活动2次,培训费用有所增加。我单位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培训费管理,压缩培训规模和次数,压减培训费支出。
(七)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
2019年市政协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安排230.45万元,较上年增加38.73万元,增长原因:公用经费人员定额标准增长;。2019年,本部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机关运行经费管理,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支出。
(八)政府采购情况。本部门2019年无政府采购预算,并已公开空表”。
八、专业名词解释 1.“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 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 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 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2.机关运行经费:是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 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 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政协榆林市委员会
2019年4月2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