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坚持务实创新 推进政协工作
(2014年9月29日)
佳县政协 符永昊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认真履行三大职能的同时,突出一个“实”字,在履职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虚事实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参政议政实效。
一、主动服务中心,参政议政求实为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坚持发挥优势,主动把工作融入全县大局之中。
近年来,按照县委要求,分别就全县红枣产业推进、通镇木材加工、工业园区建设、白云山道教发展与景区管理、土地流转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蹲村入户,采取实地察看、走访业主、个别交流等形式,广泛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28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100多条,协助县委县政府破解难题,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工业园区征地面临困境之时,政协一名熟悉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副主席蹲点六个月参与征地工作,在稳妥化解市县群体上访尖锐矛盾的同时,征地7000亩,使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在包乡包村、包抓项目工作中,政协干部投身一线,帮助群众解决了不少行路难、饮水难等实际困难,指导推进了圪涝湾村2800亩土地集中流转经营,协调解决了白云山景区建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
特别是在“7·27”特大暴雨灾害后,县政协及时向全县政协委员发出了支援灾后重建的倡议,委员积极响应号召,奔赴灾后重建第一线。县政协干部深入工业园区、木头峪、兴隆寺等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查看灾情,指导抢险,参与重建。委员们根据自身优势,通过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家乡的关爱。刘建均、张玉强等20多名在外创业的委员先后累计垫资近1000万元,抢修水毁道路、饮水工程等,连通了断节路、送上了救命水,同时深入受灾户捐助被褥、米面等救灾物资,使受灾群众的饮食、住宿、交通等日常生活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许多委员虽然不能深入救灾重建一线,但在坚守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纷纷捐款捐物,献爱心,做贡献,共捐款15.07万元,衣物300多件。在重大灾情面前,全体政协委员不负使命、勇于担当,凸显了汇聚力量、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凝聚了全县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案办理注重实效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提案质量,每年全会前后,我们都要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进行走访视察、调查研究、座谈讨论,把握提案内容,使提案紧贴发展主线,直指热点难点,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反映各界人士的呼声。
办理效果是提案的生命。为了确保办理效果,我们在县政府集中交办会后,按照提案内容,分别抽调相关提案委员组成督办组,进行带案视察和实地督办。督办组盯住提案内容,深入办理现场,全程参与办理,不少群众反映多年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如困扰部分居民多年的“佳芦镇楼院污水排放问题”,通过督办组多次现场视察,会同县创建办、县城建局、佳县芦镇政府和居民多次现场协调,解开了个别群众心结,落实了建设资金,使过去的臭水沟、脏冰滩变成了具有地下污水管网的硬化道路,居民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了对政协工作的赞同。
提案也推进了政府依法行政步伐。针对黄河沿岸抽沙严重影响县城饮水源问题,委员提出“取缔县城至白云山段黄河抽沙”的提案,县水务局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佳县人民政府关于取缔河道非法采砂的通告》,通过依法行政,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规范了采砂工作,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随意采砂现象得到了根治。
三、突出履职重点,民主监督务实有力
近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监督形式,对乡镇和部门开展了民主评议工作,并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评议办法。评议前,组织委员深入乡村、企业、社区和机关单位,向群众调查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并对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梳理,从而确定评议内容,形成实施方案,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民主评议奠定基础。评议采取一看二听三评议、四测五改六公开程序来进行:一是组织委员实地查看。看政绩,访群众,查问题。二是听取被评议单位的工作汇报。三是进行面对面的协商评议。委员们根据前面所掌握的情况,客观公正地提出质询意见,由被评议单位班子成员当面回答。四是民主测评。协商评议后,发放测评表,由委员分档次打分测评。五是将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测评结果及时综合整理,以政协组织的名义反馈给被评议单位,被评议单位逐一进行对照整改。同时还要抓好整改回访,再次向有关群众征求整改情况的意见、建议,并反馈给被评议单位,做到边评边改、以评促改、评改结合。六是认真搞好民主评议总结工作。评议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形成专题报告,呈送县委、县政府参阅,并在县电视台、佳县政协报等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民主评议给乡镇和部门增加了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乡镇和部门做好工作的动力。正如被评议的单位干部所言:“政协的民主评议,既不是找岔子,也不是拆台子,而是讲真话,查实情,促工作,赞扬、批评和建议相兼顾,宣传、促进和帮助相统一。”现在不少单位主动要求政协搞评议。
今年,我们从三个方面开展评议工作。一是评议县政府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年初由相关部门向委员事前通报工作安排,实施过程中委员多次实地视察进展情况,年终将对每件实事进行民主评议。二是对乡镇重点工作进行评议。采取普遍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评议、分类排队的办法,综合评价乡镇工作。三是评议民生工程。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民生工程,特别是救灾、扶贫和社保政策的落实情况深入调查了解,看所需所给所得是否公正合理,促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所需之民。
四、完善管理机制,委员履职主动积极
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协组织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一是强化考核奖罚制度。修订完善了《政协佳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管理办法》,建立了委员年度履职档案,通过组织委员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走访约谈委员等方式,加强委员日常联系,全面掌握委员履职情况。近二年,先后对履职不认真甚至不履职的18名委员给予了撤销委员资格处理。同时对一些履职表现突出的委员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并在全委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以履职考核、奖罚并用的方法强化委员管理。二是建立双联系双反馈制度。在强化联系委员的同时,要求委员也进一步广泛联系群众,做到一个委员带动一方群众,建立网络式工作路径,在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政协工作的同时,也把群众的需求、意愿收集起来,形成机关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群众意愿向委员反馈,委员集中向机关反馈的双联系双反馈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委员工作室。针对社区、乡村政协工作断链问题,我们今年确定了5名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委员,由他们牵头负责组建了委员工作室。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接待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按照程序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负责所在区域委员联络、宣传以及新增委员的推荐提名工作;积极宣传并带头贯彻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及时掌握和了解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应邀参加或列席部门、乡镇、社区等相关工作会议;参与讨论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等有关事项,对所在区域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建立委员工作室,填补了政协组织在乡村断链的空白,把政协工作阵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把政协工作进一步延伸到了群众之中,也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建立委员工作室,是既能调动委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一种好形式。
五、注重素质教育,干部队伍全面发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我们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按照市政协的要求,先后多次组织机关干部赴全国政协培训中心及省市有关培训机构学习,让他们接受政协理论、宏观经济形势、十八大精神等方面系统知识。在日常学习中,注重了学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干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更加重视在实践锻炼中增长干部才能,着重培养干部的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协作精神、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每年年初,由各委办提出全年工作方案,确定阶段实施任务,经过必要的程序确定后由办公室协调推进,在每季度召开的常委会上,由各委办主任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使各委办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开展的每项工作都要求各专委会必须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到思想统一、步伐一致,发出好声音,聚集正能量,避免了政协干部被边缘化和二线状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政协干部融入了党政中心工作,既增进了拥护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热情,同时也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实践中培养锻炼了干部,也促进了政协机关和党政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使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调动了干部的履职动力和工作热情,使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机关呈现出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态势,推动了政协工作的整体发展。在县委的关心重视下,近年来先后有6名干部交流到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任职,有9名干部得到提拔任用,有5名县委县政府部门干部提拔交流到政协工作。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工作大有可为。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在县委的领导下,虚心向兄弟县区政协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求真务实,努力创新,在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