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视察报告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视察报告

关于我市档案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376次     时间:2019年12月06日

按照市政协全年工作安排,文史委于11月份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文史员赴榆阳区、绥德县、米脂县及市档案局,就我市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设市级综合档案馆1个,县级综合档案馆12个,截止2019年11月,档案馆藏共计595294卷/897706件,其中馆藏建国前档案共6807卷784件,1949年-1978年档案21422卷,开放档案96174卷/98116件。市档案馆和10个县区采用密集架保管存放档案,少数县区还在使用五节柜;档案主要检索利用方式为手工目录检索和计算机全文检索,市档案馆及榆阳区等部分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县区已实现计算机全文检索。现全市年平均接收档案100000卷(件),年平均接待档案查阅利用者11000多人次,提供档案资料约30000多卷(件),档案利用主要以党史、史志部门编史修志、档案馆独立或联合其他单位开展编研和个人查凭为主,形成编研成果。市档案馆已完成《榆林艺术家档案》的采拍和资料收集、整理;各县市区于2018年完成了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神木市实施了非遗保护项目之传统工艺及民间风俗建档项目;佳县、定边、绥德积极开展陕北过大年活动及旅游影视资料档案收集工作等等。全市初步建成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为平台,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的档案信息化体系,在满足工作查考需要、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创新和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实施,各县市区政府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目前已启动项目12个,实际建设面积71718平方米,完成主体封顶4家,我市档案馆建设工作长期滞后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

二、存在问题

(一)县市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新馆建设滞后。虽然各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陆续启动,但进度不平衡,仅市档案馆新馆已投入使用,北部县区的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进行,南部县区的新馆建设工程因选址、投资、招投标等因素,只有部分立项,有的还无法开工建设。二是旧馆基础设施欠账太大。有的县档案馆从1958年建馆到现在一直未进行改扩建,办公紧张,保管条件简陋。因缺乏温湿度调控、消毒、修裱等设备,档案保存条件较差,还有不少档案馆馆库建设时不是严格按照《档案馆基本建设规范》设计、施工,降低了档案馆的承载力,防热、防强光、防潮能力差。库房保管条件简陋、配置落后,档案容量受到限制,档案的寿命受到影响。

(二)档案利用率低

一是许多县级档案馆保存的档案50多年来有一半的档案文件利用率为零,冗余文件、到期没销毁的档案、三套制文件性资料等占馆藏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部分基层档案馆已面临“饱和”、“超储”状况。部分县区馆藏档案“含金量”不足,缺乏特色、亮点馆藏。二是由于馆藏档案量太大,基层档案管理人员不足,档案鉴定、整理、分类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基层档案馆馆藏文献资料发挥不了自身的利用价值。许多县市区馆藏文献、文物资源丰富,但其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可对外开放的珍贵文物资源的抢救维护、研究利用、展览出版工作做的太少。

(三)单位性质不明确,专业人员紧缺

一是机构改革后的遗留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党委办公室,档案馆仅保留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除榆阳区档案馆(局)明确为区委直属事业机构外,其他县市区单位性质仍未明确,导致人员编制不足,划转不到位,档案工作机制、体制未理顺,影响了档案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档案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现在基层档案局档案业务人员结构出现老龄化,后备干部备用脱节,年轻一辈档案业务不精,在岗位新老交替过程中出现业务断层现象。三是部分濒危档案需要进行及时的抢救维护,其抢救难度系数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待加强

我市现已有8个县市区已按利用率高低分批分次进行档案全文数字加工,但还有4个县市区的档案数字化未完成,处于目录录入阶段,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内容录入不准确、检索标签与内容不符等现象。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重要档案抢救、安全保护工作

一是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为目标,严格落实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和档案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档案馆库及周边环境管理,建立档案安全检查台账,做好档案安全保密工作。二是加大实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力度,适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维修,及时将珍贵档案送往省局进行抢救修裱,为馆藏珍贵材料和实物进行标号拍照,便于保护和查询。

(二)整合资源,发挥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

一是各县级档案馆馆藏文物、文献资料丰富,建议由市级牵头将各县市区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档案馆,为基层档案馆进行档案鉴定、抢救和保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合力对可开放文物、文献资源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实现教育价值。二是开办专题展览,例如红色革命纪念展、各类历史人物展等,盘活档案馆的各类档案文献,使其更好发挥社会价值。

(三)明确档案馆单位性质,扩充专业人才

一是要尽快解决机构改革后的遗留问题,界定单位性质是否参公,理顺档案工作机制体制。根据工作需要,扩充基层档案馆专业人才力量,尤其是专业档案抢救维护人才和年轻干事,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档案管理先进技术和经验,树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二是组织举办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应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需求的人才。

(四)加快基层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南部县区档案馆新馆址建设工程的重视,督促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


(市政协文史委)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19110

执行时间2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