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视察报告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业务 >>视察报告

关于对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1680次     时间:2016年12月22日

关于对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1011日至1014日,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在市商务局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配合下,对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并深入榆阳、定边、靖边、米脂等县区对不同规模共12家电商企业和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了调研,并和有关部门、部分电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市政府编制了《榆林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起草了《榆林市电子商务实施指导意见》(审议稿),并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十二县区也分别与京东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市商务局也与深圳卖货郎公司、山西乐村淘公司(中国最大的村镇O2O电商服务平台)、市邮政公司、市联通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榆林市电子商务协会。20157月,神木、府谷、横山、绥德、清涧、靖边、米脂7个县被商务部批复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止20168月,全市共有电子商务企业951户(其中含有公司名称312户,含有经营范围的639户),全市在京东、天猫、淘宝电商平台开网店近千家,七个示范县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立了电商村级服务站点。

(二)农村电子商务主体正在形成。神木、米脂等7个综合示范县都建起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有的已投入运营。服务中心为企业和个人免费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入驻的企业和个人少的有30多户,多的近百户。开展电商业务涉及农特产品销售、文化旅游产品推广、广告策划、摄影照相、物流配送等。它既是电商企业诞生的“摇篮”,也是通向村级服务站点的平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正在形成。定边县与榆阳区虽未被列入首批“综合示范县”,但两地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建起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榆阳区共有585户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村级站点78个,仅大才电商学院和汇智协同创业孵化中心培训学员7200名。以各乡镇基层供销社为基础,与京东展开合作,建立京东农村合作站。市商务局与榆林市羊老大集团共建榆林电商创业孵化园,一期使用面积达15000,已经入驻各类创业企业30多家,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榆林人才服务中心基地共建榆林市汇智协同创业孵化服务中心,总面积达8800多平米,成为陕北地区唯一一家淘宝大学电商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训2500多人,入驻企业32家,征集2016年入驻创业项目109个。其余县和榆林高新区也都成立了创业创新中心。

(三)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新型龙头得到显现。一是建设大宗工业品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多家煤炭交易中心分别搭建了煤炭、兰炭和其他工业品电子商务平台。其中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年交易煤炭100万吨,交易额2.5亿元,现正在与阿里巴巴洽谈战略合作意向;神木县煤炭交易中心年交易煤炭10万吨,交易额5000万元。二是培育地方特色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羊老大、七只羊、老闫家、蒙赛尔、巨鹰等一批榆林本土企业在京东、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均有自营店铺。榆林大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京东榆林特色馆,对榆林农副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和销售,并成功与京东联合开展了京东榆林红枣节,开创了平台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为我市农产品卖难开辟了新思路。三是一些新型电商企业正在崛起。米脂县的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二十六名大学生组建而成,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米脂小杂粮,公司旗下的“淘米易购”网销平台,架起了本地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的桥梁。公司与1148农户(其中贫困户380户)合作建立起小米种植基地4922.8亩,并以高于市场价1.00/公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还有定边县国泰公司的“老农印象”,靖边县黄土之恋有限公司的 “靖边特色馆”。

(四)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一是加强与“供销e家”对接,构建供销合作社统一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目前已建立供销电子商务公司7家,建成电子商务市级运营中心1个,县级运营中心5个,建成020农副产品体验店6个,建成供销智慧超市25个,立项筹建乡镇电商综合服务中心36个。二是通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店的互动发展,让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也成为辖区的共同配送中心,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支撑。如米脂十里铺镇官家湾村农村淘宝店(村级服务站)、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农村电商服务站、定边县白泥井电子商务服务站等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都是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三是引进百度外卖与本土1500户商家合作,探索“线上下单、线下消费”的O2O商业模式。榆林市智能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城市一卡通IC卡”的建设,目前与全国72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榆林家政服务已有328家家政服务企业加盟,2850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家政从业人员信息进入网络平台,约1900名家政从业人员通过家政服务网实现就业。

(五)物流快递业向乡镇逐步延伸。电商与快递一个是线上销售,一个是线下实物传送,二者缺一不可。目前,全市共有快递品牌25个,营业网点376个,其中独立法人企业47家,分支机构147个;乡镇快递128个营业网点,覆盖71个乡镇;快递从业人员达到1524人。全市设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97个,覆盖全部乡镇;邮政从业人员达到1300余人。201619月份,全市快递业务量(寄出/出口)406万件,同比增长91.26%,月均45万件,日均1.5万件;进口投递2253万件,同比增长59.59%,月均250万件,日均8万件以上;规上快递企业实现收入8480万元,同比增长54.02%,其中国内异地寄递收入4700万元,投递(派费)收入285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我市地处内陆,电子商务的发展较沿海地区相对滞后,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中省从2015年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市仍未出台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部分县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缺乏足够的认识,规划不够超前,政策支持不够有力,资金扶持不够到位。导致城乡之间的距离在拉大,与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电商发展规模较小,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受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广大农村群众对发展电商认识偏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诸如道路建设、通信网络建设都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层次较低、分布零散,没有建立起引领县域发展线上线下特色产品馆。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和效益明显的示范网店。虽然培植了一些较好的电子商务企业,但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辐射和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有局限性。

(三)网适产品种类单一,特色品牌开发落后。各县区普遍不注重对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一些小杂粮、土特产品包装简陋,跟不上市场需求。一些网适产品因为无商标、无认证,不能上网销售。各县区产品品牌杂乱,仅小杂粮一项每个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牌子。品牌多,形不成代表地方特色的主打品牌,网上认知率不高,缺乏广告宣传效应。

(四)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稀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持。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农村普遍面临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多部门虽然举办了各类培训班,但缺乏对各类人才的培训计划进行有效整合,导致培训的学员大多数只能完成对电子商务的基本的电脑操作,缺乏对各类人才的重点培养,广大农村急需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五)物流运营成本较高,快递网络不健全。农产品竞争薄弱,上行产品稀少,农村网购量有限,导致物流网络覆盖率不够,顺丰、“四通一达”主要快递企业营业网点只能覆盖到乡镇,一些偏远的地方快递到村(户)件数少、费用高,致使一些村不在物流体系之内。在目前将快递快速送到这些农户手上难度还比较大,这些都制约着农村快递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农村电商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切实形成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共识。一是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创新农村商业模式,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覆盖全程、综合配套、安全高效、便捷实惠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网络;二是广泛宣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利用媒体、论坛等各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增强广大农民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三是抓紧出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商务、供销、农业、邮政等相关部门配套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设置农村电子商务专门机构、人员编制,落实工作经费。

(二)优化村级环境,加快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农村道路建设,积极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增加宽带带宽,提高光纤流量和接入速率,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通信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商务、供销、农业、邮政等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上的共享衔接,特别是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中省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投资;三是加快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对居住人口有一定规模的行政村要尽快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对少数居住人口较少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个中心点建立电商服务站;四是把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相关部门的现有平台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既能达到信息、资源、数据分析共享的目的,又能对全市电商企业统一备案登记,便于入统和日常监测管理,做到应统尽统。

   (三)理清思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一是培植本地农村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高度重视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广告设计,跟进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提高网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抓好特色产品的文化创意建设,利用我市的能源化工、轻纺产品、农林畜牧、特色食品、文化旅游等各大产业挑选出榆林好产品,让这些产品赋予新的地方文化内涵。制作好产品目录、好产品宣传片,组织好产品参加各类展会,运用各大网购平台和各大媒体播放、宣传榆林好产品;三是全力整合品牌,应以县区为单位由政府出面对本地的特色产品注册打造一个品牌。虽然生产商不同,但品牌共享。如榆阳区就是以新打造的“陕北大大”这一线上品牌进行产品的系列包装,让大家共同唱响“陕北大大”, 提高榆阳特色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市供销社直属企业榆兴丰物流连锁公司注册的“黄土粮”、“黄土梦”商标,作为小杂粮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区域公共品牌。市政府在打造全市的品牌上也可以借鉴;四是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各相关部门会同电商企业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控、质量追溯体系。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遏制“刷信用”等欺诈行为;五是积极探索跨境电商的发展。目前我市建成“榆林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将我市36户外贸企业多语种推广到47个国家,日均访问量3000多人次,国外日均点击率约800次,4户企业实现业绩零的突破。随着榆林海关的正式开关,应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和电子口岸的发展。

(四)借助各方平台,强化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一是依托淘宝大学、京东商学院等培训孵化平台,重点培育从事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和熟悉电商业务、懂经营网点、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领军型人才;二是在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把“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担任村官”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让榆林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村开展“技术扶贫”,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镇村两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输送人才;三是支持对高端人才的引进。政府应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应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如定边县国泰公司从2014年才涉足电商产业,从阿里巴巴引进高端人才,当年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2015年销售额1.1亿元,带动就业100多名,2016年日发贷量5000件以上,销售额已超过1.7亿元。

(五)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推进快递产业发展。 一是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快递下乡”工程实施的主要因素,只有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结构、畅通通讯环境,改善物流配送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才能推动农村快递市场的发展;二是市供销社要积极整合邮政、农业等资源,全面实施好“榆林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工程”项目,加快供销事业改革,按照“集中建设、资源共享”、“后台一体化、前台多样化”的原则,搞活农村电商流通。让供销社在农村电商领域成为能够抓在手上的“国家队”;三是加强创业引导,鼓励青年创业人员投入到电商创业队伍中来,通过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快递费用补贴、创业扶持资金、贴息贷款等措施,壮大本地的电商规模,既能助民脱贫致富,也能促进“快递下乡”遍地开花;四是把快递服务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鼓励快递企业与现有农村服务中心、农资店、供销社、客()运站、村邮站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设立服务站点,开展寄递和“网订店取”服务,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解决农村居民物流配送线上“最初一公里”和线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带动农村消费,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榆林市政协经济委

              201611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51111

执行时间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