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媒体融合发展:问题、趋势与路径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886次     时间:2016年07月12日

文/黄楚新 王丹 彭韵佳

    ■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媒体机制难以适配媒体融合发展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发生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的运行机制是遵照传统媒体时代大众传播与媒体发展规律设定的规则,需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来满足网络时代媒体发展要求。

    在新闻生产机制上,以传统媒体为先的供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效性的需求。同样,传统线性新闻采编生产流程也不能满足网络传播的需要。传统以图文为主的新闻采编方式会导致新媒体平台内容素材过于单一,形式过于死板,且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引发用户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在空间上,相对分散和隔断的办公区域也会给新媒体采编人员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意见采纳造成不便。资源共享机制是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机制之一,资源共享的不完善会导致大量的信息资源浪费,同时给后期编辑进行信息梳理和整合带来困难,造成资源整合不足。

    在信息传播机制上,以媒体为传播主体,以用户为受众的单向传播方式已经不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旋律。如今,用户生产内容在新媒体平台内容上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用户互动机制的建立和贯彻也深刻影响着媒体的发展。在信息传播流程中,传统信息告知式和层级式的推广方式传播存在速度慢、传播范围窄的缺点,需要优化。信息生产完毕需要进行多终端多途径多媒介的分发,有效的信息分发机制也是影响媒体传播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媒体管理机制上,媒体运营机制和考核机制是其中的两项重点内容。传统媒体运营主要依靠广告进行“二次售卖”获利。然而目前传统媒体受众向新媒体平台转移,传统媒体发行数量、订阅数量、收视率、收听率的下降使广告收益随之下降。在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全面减少的媒体生态环境下,以广告为主的单一运营模式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在考核机制上,以传统媒体发稿量、稿件版面等工作成果为标准的采编人员绩效、评估、激励等机制也因缺乏新媒体考核标准而具有片面性。

    (二)新媒体人才不足,传统媒体思维成为媒体融合发展桎梏

    传统媒体以信息生产为中心,强调“传者”的自我身份,掌握着传播渠道和平台资源使媒体对受众需求考虑不足。新媒体时代,是双向传播的时代,没有分析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后果就是被用户所抛弃。信息平台门槛降低使普通网民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拥有网络话语权,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社会转型期网络舆论呈现多元现状,因此媒体需要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弘扬主旋律,把握舆论导向,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接与用户沟通,把“宣传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传统媒体的商业逻辑和资本运用方式无疑也对媒体融合的发展产生着负面影响。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媒体融合工作的开展,本质上依赖媒体从业者去落实和完成,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媒体融合目前面临两方面的人才困境:第一,传统媒体优秀人才流失加速;第二,新媒体人才引进不足。2015年,一批媒体人的出走使传统媒体蒙受损失。2015年6月,《新周刊》前执行主编封新城宣布退出《新周刊》,加盟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央电视台原记者武卿辞职创业,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张泉灵辞职加盟基金公司,《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原副主编张寒辞职加盟“今日头条”……优秀媒体人才的流失使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处境“雪上加霜”。

    “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互联网与媒体业结合,媒体业在融合发展中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跨媒体和全媒体人才。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具备单一技能的采编人员已经不能满足媒体的发展需要,数据分析师、UI设计师、舆情分析师、编程人员、新媒体编辑等新岗位和工种的背后是对人才新技能和新技术的高要求。

    (三)网络侵权损害原创内容生产,新媒体评估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原创内容是媒体的品牌。新媒体时代因技术便利,媒体版权资源损害现象愈加严重。媒体原创内容被抄袭、改写、整合,或者在无署名、无转载授权的情形下再次传播。对媒体版权的侵害是对传播价值链上的各主体的侵害。长此以往,原创内容生产者会失去创作动力与能力,用户也会丧失对内容的辨别能力,出现网络舆情问题,造成媒体市场的混乱,影响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作为媒体竞争的基础性核心资源,版权保护应在媒体转型中处于重要位置,但因相关监管法规的不完善,

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创新媒体机制,进行新媒体理念与价值认同建设

    媒体融合的前提是理念和思维的转变,即从传统媒体理念向新媒体理念和互联网思维的转变,具备进行媒体融合发展的价值观认同。只有思想上提高对新媒体地位的重视,才能全面建设、运营和融合好新媒体发展。互联网思维意味着开放、平等和分享,这便要求媒体从业者调整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快速融合到网络中,兼具传统媒体专业理念和新媒体思维。

    新传播技术的快速迭代对媒体机制创新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媒体在保证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市场、政府、用户等多方的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运行机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闻生产方面,统一的新闻供稿机制可以实现新闻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新媒体平台得以随时更新信息和提前发布。而类似“新媒体中心”、“融媒体中心”、“中央编辑部”等新媒体部门的建立则在空间布局上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一些媒体集团如上报集团、重庆日报集团、浙江日报集团等通过运行内部项目孵化机制,对报社集团内部员工从事新媒体创业项目进行了鼓励。

    管理机制的制定需要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规律。设定统一的管理框架,从媒体整体角度出发,设立技术和内容培训机制,对媒体从业者进行组织文化建设和培养,及时更新媒体人的技术技能和新媒体素养。同时,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对传播内容与方式、传播效果与影响力、与受众和用户互动情况等分别制定详尽的评价指标,规范化管理。

    (二)新传播技术引领融合发展,媒体进行新表达方式探索

    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大数据、H5页面等新传播技术与新闻生产的结合改变了媒体生态。首先,技术丰富了新闻信息产品形态,用户收获全新信息体验。在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媒体通过使用虚拟现实软件和360度相机进行了全景报道两会的创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等中央级主流媒体的客户端可以收看微视频甚至通过视频直播栏目收看“两会现场”实时画面,真正拥有参与感。其次,国内媒体引入机器人写稿,使新闻生产主体更加多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场景元素加入到微传播中,可视化新闻成为媒体新宠。未来,新传播技术将会继续深刻影响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呈现,进而影响媒体发展。媒体需要及时更新技能,提高技术水平,拥抱、掌握新技术,从而通过技术打造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产品。

    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需要大量保持高黏性的用户,因此满足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和垂直化服务尤为重要。而媒体的社会化特征也成了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使网络互动成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和分享方式。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数据显示,资讯成为用户关注公众号的第一大需求,社交网络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有价值、趣味性和情感触动是引发媒体文章被转发的重要因素。网络去中心化的传播范式使媒体需要拥抱用户,通过增添社交属性增加传播力。

    多屏时代媒体矩阵化发展,媒体生态系统的建立是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之一。媒体形成多产品集群,通过全终端覆盖推广反哺新闻内容。例如,媒体通过覆盖PC端、移动端、电视端等使用户在使用任何终端时均能接收信息,实现全平台推广。而根据不同终端生产的差异化信息产品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三)探索多元经营模式,建设与完善媒体融合评估和新媒体监管制度

    在融合发展中,媒体可以通过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等多元商业模式和多产业发展拓宽盈利渠道,获取商业价值。通过打造内容品牌和媒体形象,延续和重构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媒体的品牌价值获利。同时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进行运营创新。例如建立用户资料数据库,以大数据分析用户新媒体使用习惯和网络习惯,勾勒用户画像,从而更加精确地进行广告投放。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采编系统与经营系统的分开与独立是媒体进行商业运作的前提。在资本方面,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因此,在资本运作上,媒体可以通过上市、收购等方式引入资本支持。

    建立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为评估现有媒体融合工作提供客观、科学、全面的标准,同时有利于保留现有媒体融合工作优势,改进工作不足,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工作开展。进行新媒体监管法制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人员)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19417

执行时间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