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媒体应传播优秀文化净化语言环境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525次     时间:2016年06月12日

沈瑾


 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快餐文化,不能让公众疏离传统文化。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发展异常迅猛,网络用语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一些低俗的“文化”对国民文化素质造成冲击。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网络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款步而来,网络语言就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幻化出新词句。有的用起来很生动,比如“蛮拼的”、“给力”。但是,更多是口语中的粗话,诸如“尼玛”、“屌丝”、“逗比”等成了网络交流的流行语。民间用着感觉有趣、好玩,而被某些新闻媒体和网站误认为老百姓的话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接地气、大众化,就模糊了低俗与通俗的概念,混淆了低俗化与大众化的标准,错把低俗当通俗。诸如《绿茶婊只是明骚,女汉子才是暗贱》《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等媒体的新闻标题,分明就是低俗、庸俗、媚俗。低俗不是个性,粗鄙更不是风趣。网络语言应该是轻松的活泼的,但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则是俗腔唱走了调,污染了大众语言环境整体,把清澈的语言河水搅成一潭污水。

 我们拒绝借口“多元”污染“纯净”。对网络语言,有人认为如同外来语一样,要尊重多元,尊重个性选择,而没必要强调语言的纯净。其实,这是模糊了“纯净”在语言中的概念。“纯净”语言是相对于低俗语言而言的,是强调语言健康,积极向上,这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是传播文明的需要。强调“纯净”,并不反对多元,但不能以多元为借口,连低俗语言也默许,随意传播。否则,就是追逐低俗,就会污染网络空间,进而向现实生活蔓延。我们应该对语言“流水”加点儿杀虫剂、防腐剂。

 首先,要从思想认识、规范引导、慎独自律等方面,全面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语言文字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优雅地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挚礼拜。而新闻媒体和网站,正是运用语言文字传播文化和文明的主流渠道。因而,其自觉使用规范、纯净的语言文字,是新闻媒体和网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自律慎独的同时,更肩负着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主体责任,履行好相关责任,义不容辞,这样才能对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倡导文明用语起到导向作用;履行好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的使命,责无旁贷,这样才能营造窗明几净的网络空间,走出语言应用的误区。

 新闻媒体和网站要下真功夫,主导思想上要澄清认识,严守文明用语底线,把净化语言传播环境的思想统一到文明规范使用语言的标准上来,切实负起社会责任,当好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言人。所有媒体都要牢固建立思想防线,加强行业自律,全面提升媒体和网站采编播人员的素质,用文明健康的语言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语言表达行为。同时,发挥好引领导向作用,实行人工和技术双重管控,引导和鼓励网民文明用语,强力管控和抵制低俗网络语言。

 其次,媒体应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社会监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渐染。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扬长避短,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快餐文化,不能让公众疏离传统文化。一种错误的思想行为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取代,才能彻底消除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只有用优秀文化取代低俗文化,才能净化语言环境。媒体和网站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同时也需要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及时补位,避免出现松懈局面。

 最后,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随时列出低俗语言清单,便于媒体和网站把握,也便于社会监督。

 我们不能认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从传播渠道上看,网媒与传统媒体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净化语言内容上,网媒与传统媒体应该执行同一标准,不应该有所区别。因为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受众,接受的信息都应该像饮食需求一样是健康的,不存在传统媒体要求高一点,而网媒就可以要求低一点的问题。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当下,更应该强调文明健康的标准,而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网媒语言运用的标准。

 净化语言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协作,需要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才能最终以文明取代低俗。网络语言具有动态特点,每个时期都可能产生新的词汇,因而,净化语言传播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打持久战,常抓不懈;媒体影响力巨大,只要媒体和网站坚持文明用语标准,时刻绷紧“主体责任”这根弦,并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紧紧盯住不放并形成常态,相信网络语言污染就能得到遏制,网络语言环境就能逐步得到净化,我们所期待的文明和谐、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就能如愿以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民革河北省委副主委)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76152

执行时间3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