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驱动”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476次     时间:2016年05月04日

马德秀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积累,凭借发挥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许多方面已经实现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很多方面缺乏创新,只能跟随。创新正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既是使命和责任,更是机遇和挑战。

今天的现代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而是开放的大学,积极适应外部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美国经济始终屹立不倒的经验,给了我们很重要的镜鉴。二战以后,美国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占据了70多年的世界第一位,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麻省理工学院在短短150年,从默默无闻的技术学校发展成世界一流高校,正是抓住二战和战后冷战关键时期,对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导航系统、高级雷达电子装置、隐形轰炸机、电磁共振技术等作出巨大贡献,因为它的办学理念与美国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据统计,仅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和校友创办的企业创造的产值就占到美国GDP的1/10,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巨大。斯坦福大学抓住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科技革命新浪潮,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领域勇立潮头,成为“硅谷的心脏”、“加州的发动机”,也成就了它的一流。

可以说,大学与国家呼吸与共,大学因国家而兴,国家因大学而盛。高校创新一定是伴随着社会变革的进程而产生的,一流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正来自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高校更应注重把自身的创新能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源头上加强以质量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建设,少一些虚无缥缈、闭门造车的所谓“创新”。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才驱动”。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如何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潜能,激活创新动力,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我们看到,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一系列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活力的政策陆续出台,改革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创新作为国之大计,有了人才的承托。但在调研中,也常有教师坦言,国家政策在地方和高校缺乏配套制度,难以落地,有些科研人员把自己比作“戴着脚镣在跳舞”。他们所称的“脚镣”主要是对科研人才的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强调论文数量、课题经费、专利多寡等显性指标,用同一把尺子评价各类人才。这种“数字崇拜”和“指标暴力”一方面导致高校教师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发表论文,产生的专利也并非市场需求,被束之高阁,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甚微;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对创新能力的不自信,更可怕的是,会导致高校甚至全社会陶醉于以数字标榜的世界一流而丧失创新的动力。建议并期待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使国家有关人才的激励政策在各部门、各地方落到实处,最大程度调动广大教师创新活力,高校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大有可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55544

执行时间3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