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领导言论

领导言论您当前位置:首页 >>领导言论

在市政协推进休闲农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3138次     时间:2015年12月03日

2015730日)

王成继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也很有必要。刚才,市农业局、旅游外事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面介绍了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很客观、很实在;各位委员、专家学者和经营主体代表结合前一阶段调研时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我认为问题准确,建议中肯,希望能为党政决策部署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实践和具体操作提供参考。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我市农业、旅游等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省有关精神,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兴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一是有资源。我市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风光、农业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明显,还有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发展所呈现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为我们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有机遇。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美丽乡村、美丽田园作为美丽中国重要内容和新型城镇化布局重要领域,是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去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对发展休闲农业做出明确指示:“通过发挥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途径增收的潜力也很大,像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都大大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国务院还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我们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去年以来,省政府也把发展休闲农业列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倍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文化创意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出专门部署。今年省农业厅向省考核办报送的十一项重点目标任务中,就有休闲农业,并作为全省农业三大业态之一,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都市休闲型农业。三是有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14年,我市城镇化率达到54.0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65元,加之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旅游渐成时尚,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我市各县区间道路纵横交错,出行十分方便,我市与周边区域及国内各大中城市联系也十分便捷,高速路、铁路、民航四通八达,发展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很大。四是有亮点。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神木县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四、三星级示范点各1个(神木县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榆阳区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神木县丰禾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1个(米脂高西沟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处(佳县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中国美丽田园1个(榆阳区杏花景观)。另外还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0个。这些示范点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我市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有效益。据统计,我市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已达298个,其中农家乐106个,休闲农家26个,休闲农庄67个,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9个。直接从业农民1万余人,带动农户2万多户,年营业收入3.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亿多元,效益明显。

虽然我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打造了一些典型,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还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特色不明显、功能不齐全、同质化现象普遍、营销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困难、缺乏专业人才、指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实地调研中的感受和刚才大家的发言,我简要地谈几点,算是这次专题协商座谈会的一个总结。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充分看到新常态下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它的发展对于我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通互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渠道;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到2020年,力争使休闲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特别是对于像我市这样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的能源型经济,发展休闲农业等接续和替代产业在新常态下显得更为迫切。如果说,农业的“一次革命”是旨在提高传统农业经济效益的话,那么不断拓展农业功能的休闲农业可称之农业的“二次革命”,它除了直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商贸、旅游、交通、饮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是一种创新产业、绿色朝阳产业,必将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资料上介绍,休闲农业作为一个新型产业领域,倍受各国关注和游客青睐。英国有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旅游业或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年访问农村、农业、乡村公园的游客人数达4800万人次,占全国旅游景点接待人数的14%。美国夏威夷有5000多家农场开展乡村旅游,年收入达到2600万美元,其中1/3来自农产品直接对游客的销售。我市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把农业变成生态高效的产业,把农村变成美丽和谐的家园,把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化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把促进休闲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切实增强做好休闲农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编制规划,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目前我市休闲农业多是以民营企业家、农民自主开发为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要把加强规划引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以规划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当前正在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城镇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相衔接,优化布局,避免雷同、重复建设,克服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的现象,确保我市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特别是对休闲农业园区建设、重大休闲农业项目要争取列入国家和省上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通过规划整合项目和资金,不断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发展领域。同时,要加大对乡村道路、水电设施、信息网络、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等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把休闲农业开发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要重视农村文化资源挖掘,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促进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传承。

  三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农业发展机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休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奖励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等。要对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税费优惠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做好衔接,保证政策落实。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简化贷款手续,采取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应鼓励将休闲农业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创业贷款、扶贫开发贷款范畴,多渠道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要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支持休闲农业企业依法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四荒”地的土地经营权,发展休闲农业。要建立和完善县(区)休闲农业组织体系,做到有人管理、有人协调、有人服务,并积极争取把发展休闲农业列入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对成效明显、成绩突出的县区,对全市示范作用大的项目和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典型农户,给予表彰奖励。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宽休闲农业发展路子。 创新投入机制,通过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要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参与休闲农业发展;要精心策划和包装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配套齐全的品牌休闲农业项目和配套产业。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转包、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促进分散的土地向休闲农业企业集中,推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要创新统筹建设机制,引导交通、电力、通讯、卫生、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相关部门支持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

五要注重示范创建,促进品牌培育,努力营造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鼓励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要继续开展好中、省、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点、精品休闲农庄、精品农家乐等,形成带动全市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开展全市性示范点、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知名品牌。特别是要突出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下功夫。要引导经营主体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强化农业产品、农事景观、乡土文化和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用文化引领发展,用特色驱动发展,实现休闲农业的差异化竞争、内涵式发展。发展休闲农业,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一定要强化部门联动、协调协作。要加强力量整合,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由农业、旅游和其他有关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共同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强化休闲农业宣传推介,要积极筹划和举办各类农事节庆、节会、景观展示等活动,扩大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形成我市休闲农业整体品牌效应。要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以及典型经验,并在我市主要旅游宣传手册和旅游线路设计上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增加宣传内容,并组织、协调和引导旅行社及新闻媒体加大策划、宣传和推广力度,共同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抓好工作不在言、贵在行,解决问题不在大、贵在实。最后,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通过这次专题协商座谈会,更加关注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更多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希望各相关部门,充分重视和吸纳这次专题协商座谈会汇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我市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榆林做出积极贡献。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58772

执行时间2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