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农村寄宿学生处境堪忧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680次     时间:2015年02月02日

文/本报记者 韩柳洁

光秃秃的二年级教室,晚自习上,12个早早做完练习、沉闷无聊的孩子们看到相机立刻来了兴致。看镜头对着他们,孩子们丢下手里的纸笔,挤到了一起:耶! (图片由歌路营提供)

光秃秃的二年级教室,晚自习上,12个早早做完练习、沉闷无聊的孩子们看到相机立刻来了兴致。看镜头对着他们,孩子们丢下手里的纸笔,挤到了一起:耶! (图片由歌路营提供)

2014年8月,苏琴为儿子办理了转学,将他送回了河北老家的一所寄宿制初中就读。考虑到儿子没有北京户籍,终究不能在北京升学,为了让儿子提早适应,苏琴不舍地将13岁的儿子送回了老家。但是这个13岁的孩子所面对的寄宿生活让苏琴心痛、担忧。

去年10月,苏琴送儿子回学校,第一次见到寄宿生的生活环境: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学楼容纳了初中三个年级90个班,7000多名学生。课间很少见学生出教室活动,因为前一节课拖堂加上后一节课提前,学生的课间时间不足五分钟。一到吃饭时间,7000名学生从教学楼仅有的3个楼梯口一涌而出,“像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一样。”

食堂里只有一排排的餐桌,没有任何椅子,学生们全部站着用餐,学校安排的用餐时间是20分钟,学生们要完成下楼、排队、打饭、吃饭。午餐常常是一块泡面加上一个鸡蛋和一些“没有肉”的鱼丸、肉丸。苏琴表示吃饱应该没问题,营养就不好说了。

学生每天从早上5:50到晚上9:00的时间是在教学楼里度过的,除去早、中、晚各20分钟的用餐时间外,这些12岁至15岁之间的孩子的时间全部被上课和作业填满,几乎没有任何课外娱乐。而一天的高强度学习后,供学生们休息的宿舍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安眠。12个孩子一个宿舍,走廊没有暖气,宿舍内没有热水,卫生间的蹲坑几乎看不出原本瓷砖的颜色。每天晚上,十几个孩子用冷水洗漱后,都穿着毛衣、秋裤钻入被窝,半夜还会被冻醒。“儿子半夜冻醒了,就把被子拉过来捂住脸再接着睡。”

“这样的环境,我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没有信心能够承受。”苏琴说。

然而,这样的环境却是大多数农村寄宿学校学生的真实处境。近日,教育公益组织歌路营发布了我国首份全面剖析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寄宿制学校学生面临的多方面健康危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数量达3276万,他们的寄宿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歌路营历经17次走访,调查了河北、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10个省份近百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内容涉及寄宿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饮食卫生条件以及学生的课余生活、心理适应等方面情况。

歌路营副总干事梅冬告诉记者,寄宿制学校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硬件设施落后,二是软件建设缺位。就硬件配置来说,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对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管理进行规范,但是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生活:除了上课还是上课

《报告》指出,国家规定基础教育阶段低年级每天不多于6节课,高年级每天不多于7节课,然而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全天学习时间普遍超过10节课。与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时间大大增加了,原本放学后由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现在全部由学校安排,那么学校是如何安排这多出的时间呢?歌路营曾对30所农村寄宿学校的课外活动进行对比发现,仅有6所学校开展兴趣小组,其他学校或限制学生体育活动,以“上课、上自习”代替管理;或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任其在校园内嬉戏追逐。

梅冬介绍,从学校校长、老师反映的情况看,学校很难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力量不足,农村寄宿学校教师的课务已然繁重,对于课后时间安排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学校经费不足、开展课外活动的设备、器材严重缺乏,除此外,也少不了安全的考虑。

一位校长在解释为何限制学生体育活动时,曾无奈地表示,不允许学生踢足球、打篮球,一是怕学生受伤,处理起来麻烦;二是学校场地有限,开展不起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洗漱条件不好,小孩子跑多了出汗多了,洗衣服洗澡都解决不了。

环境:“挤、险、臭”

这位校长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村寄宿学校的另一大难题———住宿环境差。

苏琴告诉记者,学校宿舍没有热水,孩子三周回一次家,洗一次澡。由于冬天晚上回到宿舍只有冷水洗脚,男孩子们都浸一浸就算洗过了,宿舍里味道特别大。歌路营走访的102所寄宿学校的情况与此类似。《报告》对于100多所农村寄宿学校宿舍环境的总结是:挤、险、臭、难。

首先是挤。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旧教室腾出的宿舍里,摆了十几架尺寸不一的上下铺铁床,床铺相连形成类似大通铺,四个相连床位睡8到10个孩子。新建的宿舍一般20多平方米,放5到6架约185cm长,80厘米宽的上下铺,多数睡了18到24个孩子。据统计,50%的寄宿制学校里存在两个孩子共睡一张床的现象。

其次是险。学校铁架床上铺的护栏不足20公分,床上垫的褥子厚一点,几乎就和护栏一样高。有学校老师反映曾发生过学生半夜从床上摔下来的情况,因此,老师们用铁丝、木板对护栏进行了二次加工。

第三是臭。由于没有浴室,没有热水,孩子们一周洗一次澡,不少孩子内衣、鞋袜也一周换一次。

第四是难。寄宿学校宿舍楼没有厕所,或者有水冲厕所但因水量不足、楼上抽不上水、下水管易堵、化粪池难掏等各种原因不能使用。晚上孩子们需要到宿舍楼外,穿过操场去教学楼的厕所。宿舍普遍不配备储物柜、窗帘等。高年级女生换衣服是在拉开门与墙之间形成的夹角里。

事实上,对于宿舍内部设施,2011年教育部联合当时的卫生部颁布《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对床铺尺寸、护栏高度、储藏空间等细节有明确规定,但实际能达到规定的学校不足50%。而窗帘、桌椅、风扇、取暖等尚未有明确规定的细节则几乎没有学校关注。

梅冬介绍,歌路营曾就这些问题访问过学校的管理人员。一位湖南校长道出了其中的难处,国家拨款建宿舍并未包含内部设施,教育局统一配备床铺,剩下的都由学校的公用经费解决。然而,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只比非寄宿制学校多几十元,宿舍内部的细节大多无法兼顾。重庆的一所学校宿舍的储物柜和窗帘都是找企业赞助的。

学生:“又矮又瘦,又脏又味”

梅冬告诉记者,在走访时,对农村寄宿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瘦”和“矮”。而这一直观感受也有统计数据印证。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陕西144所学校调查发现,非寄宿学生的身高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平均身高低5cm,而寄宿学生比这一标准低9cm。寄宿制学生平均体重比同龄孩子轻3公斤~9公斤。

“近些年来政府大量投入,也出现了很多民间项目,农村学校已经基本可以保证孩子吃得饱,但是营养不足普遍存在,寄宿制进一步恶化了这种状况。”《报告》指出,国家每天提供的3元膳食补助,每所学校的使用各不相同,有的用来买鸡蛋牛奶,有的买肉,有的直接混在伙食费里统一列支。校长们也很困惑这3块钱怎么花最合适。由于对营养膳食缺乏重视,而且学校没有懂营养的老师,以及孩子自身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寄宿学生的营养膳食成了一个问题。

孩子们的另一个显著的外在特征是“脏”。老师们打趣地说:“通过味道,就能知道谁是寄宿生。”

《报告》指出,大部分农村寄宿学生,一周回家一次,还有些学校两周甚至三周才放一次假,孩子们就只能忍十多天。还有的孩子因为是留守儿童,回家后也不洗澡,一年才洗几次。调查显示,寄宿制小学51%的学生“偶尔刷牙”,52%“偶尔洗脚”。在管理规范的学校,只要老师每天检查,学生们每天刷牙洗脸完成得也不错,如果老师不管,情况就完全不同。

由于营养和卫生条件跟不上,住校生们有一些特有的高发性疾病。香港沃土发展社在湖南保靖为农村寄宿学校组织了一次体检,发现藏在学生中的四大疾病:皮肤疾病、中耳炎、扁桃体炎、蛀牙。

“这些病跟寄宿学校的卫生条件不无关系,而且多数寄宿学校没有专业人员,无力应对紧急突发疾病和常见病。”梅冬介绍,在走访的100多所学校里,没有一所能配备卫生室,仅有一些能配有卫生箱。

被忽视的住校生心理问题

寄宿学校的硬件环境虽然不尽理想,但家长、老师更担心的是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去寄宿学校的这半年,孩子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苏琴告诉记者,感觉孩子长大了,但是这份成长让孩子失去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苏琴发现儿子去了寄宿学校后最大的变化是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曾经喜欢吃的、玩的现在都没了兴趣,虽然一个月见一次,儿子并不会表现出太多的交流愿望,在家里话越来越少。第一次月假回家时,儿子还有些新鲜感,讲起自己在学校的“趣事”:每天早晨5:50,宿舍准时开门。如果能早起来几分钟,便能在宿舍里看到邻近的宿舍楼里低年级的学生像小蚂蚁一样,一涌而出。一件无聊的小事被儿子兴奋地当作“保留节目”,苏琴心理五味杂陈。

平常,儿子见到苏琴时,说的最多的是累、不自由,想念北京的家和同学。一个13岁的孩子要独立承担学习的压力和寄宿生活的孤独,苏琴每次想到儿子的处境都感到心疼,但是她不知道如何改变这一切,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儿子坚强面对。

“学校生活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份很大的挑战,尤其是超低龄住校生。”梅冬举例说,天冷了不知道添衣服,鼻子流血了也不知道怎么办,怕黑不敢告诉别人,被同学欺负不敢说出来,害怕有病无人照顾,怕尿床,怕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小白处理问题能力差被同学耻笑……独立面对这些问题,时常让这些住校生尤其是低龄学生感到茫然而产生焦虑情绪,老师的照顾不周或者态度粗暴更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几乎所有的调查研究都表明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走读生相比更令人担忧。”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对湖南、云南、贵州贫困县乡中小学寄宿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1%~12%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偏低,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3%~4%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常人,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47.3%的学生普遍有负面情绪,且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63.8%的学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普遍有孤独感;17.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8.4%的青少年曾想过自杀。

“   农村寄宿制学校大多是以看管为主,不出事为原则的低水平状态,学校对孩子心理状况缺少关注和引导。”《报告》指出,学校和老师对于住校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类是认为没什么特别之处,孩子们刚开始不适应,几周后就会好;另一类观察到了住校生存在着孤独、内向等问题,却苦于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重点解决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浴室、热水等基本设施建设问题,但是学校‘软件’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还未被关注。”歌路营总干事杜爽表示,一次次的走访,让歌路营坚定了改善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困境的想法。2013年,歌路营推出“新一千零一夜———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用1001个故事陪伴缺少亲情关怀的寄宿生,成效显著。睡前故事深受孩子喜欢,在试点学校里,孩子们的变化是明显的。“‘新一千零一夜项目’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得到了普遍的好评和快速的推广。但是,这却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是个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协力解决,单凭歌路营这样一个小公益组织不可能全面解决。”

“如果儿子宿舍也能有一个小小的广播,每晚有一个小故事陪伴该多好。”苏琴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寄宿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作为母亲,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小小寄宿生们,为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做一些努力。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69045

执行时间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