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中国智慧城市现状与建设存在问题和路径选择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点击数:597次     时间:2014年04月22日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运行负荷加 大,为打破传统城市管理,建立新型政府、市场和居民关系, 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城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提升城市 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又叫智能城市,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 智能化的方式,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 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 化基础设施,使之成为可以智慧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 的“系统之系统”,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中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注重绿色、泛在和协 同的综合应对方案。绿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智慧城市 的基本要素以绿色为核心,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 划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藉以提高城市的 宜居度。泛在城市即实现各城市内和城市间在智慧技术支持 下的跨越时空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网络数字信息联 系,使各类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藉以提高市民生活 和工作的便捷度。协同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各要素 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 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 和适时性,藉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智慧城市的设计应 借鉴全球智慧城市的设计经验,注重结合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的特色和各城市与城市群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 实施区别化和层次型的发展战略,以示范引领,积极稳妥推 进。 智慧城市智慧在哪里?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中国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 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 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试点城市数量远超市场预期。尽管 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进度较计划有所延迟,但数量 超过市场预期的50 个。智慧城市试点规模扩张大大超出市 场预期。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又如 何呢?相信有不少人听说过智慧城市,但是似乎离百姓的生 活还很遥远,为什么呢? 智慧城市的定义 2010 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 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IBM的《智慧的城 市在中国》白皮书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智慧 城市基本特征的定义为如下方面。 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 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 激励创新: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 务的创新应用; 协同运作: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 协作。 发展至如今,智慧城市已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产 物,代表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为实现智慧城 市,IBM推出了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电力、智慧 医疗、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等等。 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有两种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 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清华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 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两大基 因,缺一不可。 中国智慧城市现状 智慧城市被IBM提出之后引起了中国的极大兴趣,并被 正式列入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划。今年1 月,住建部正式公布 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 作。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 个,其中地级市37 个,区 (县)50 个,镇3 个。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智慧”应该体现 在领导的决策和应急能力、城市运行的综合能力、经济活力 与产业井真理、市民素质与幸福指数、信息化统筹管理与服 务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从政府和市长角度,促使城市“不 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 从企业角度,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 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百姓角度,让百姓感受 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给百姓 生活方式带来更好的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10 年智慧 城市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 万亿元。

为什么感觉不到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城市不“智慧”的主要约束因素有大数据处理滞 后,三网融合水平低,城市管理柔性差,基础软件开发能力 弱等技术障碍;有部门分割导致信息封闭和壁垒,互联互通 共享难,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等体制弊端;还缺乏专 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同时观念落后,城市管 理重“管”轻“理”,法制观念、人本观念、服务观念均非常缺乏。 智慧城市应坚持以民生的改善为主要方向。政府应该创造 基本环境,鼓励民间创新,发挥各种资源水到渠成地实现信 息化的目标。不应将智慧城市工程理解为政府单一主导的建 设过程。否则,就可能使智慧城市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政绩 工程。除了技术、人才、体质等原因,时间也是一大智慧城 市智慧慢的一大因素。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009 年到2011 年是探索期;2012 年到2014 年是快速建设发展期;2015 年之后是运营阶段。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城市是否已经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城市当前的智慧度如何,城市建设是 否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等,都是比较紧要的问题。住建部对智 慧城市的评定也是给予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3 至5 年的创建 期,然后才由有关部门组织评估,评定等级。 其实,智慧城市还是在我们身边的,只是显现的还不够因 为质变而已。例如,北京公交提供WIFI,全部公交车都将安 装“GPS 定位系统”,市民可通过智能手机获悉下一班公交车 何时到达等公交运行情况。地铁东单站等5 座车站将在站外 设置“流量引导牌”,用不同颜色实时播报站内拥挤程度;佛 山通过建立“家具企业大规模定制生产系统”,南海维尚家具 “先接订单后生产”,材料利用率从70%提升至90%,出错率 从30%下降至10%,交货周期也大大缩短;广州计划在2015 年前投入超过200 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TD-LTE 网络,让 wifi 信号实现广州的全覆盖,打造国内领先4G 的智慧城市; 辽宁省新民市在今年4 月正式启动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推 进“市民卡”工程和“数字乡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 现衣、食、住、行、购、金融等公共服务“一卡通”,计划于 2017 年建成“智慧新民”;昆山,与IBM合作,实施「城市控 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 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问题和路径选择 “智慧城市”是20 世纪末21 世纪初以来在全球展开的未来 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实践。至今年9 月,中国已有95 个城 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 认真探讨借鉴全球的智慧城市设计经验并进行中国路径的 选择已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与世界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根据2009 年6 月发布的 《世界人口趋势》,2008 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预计2050 年,世界人口的70%是城市居民。2011 年全国人 口普查显示,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7 亿,占总人口的49.68%。 人类面临着城市社会来临的共同挑战。 智慧城市在国外的发展 “智慧城市”最早出现在1984 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一家以 “智慧城市”命名的产业技术协会组织,其主要侧重信息技术 在产业中的应用,与今天的理解有很大区别。1992 年,美 国13 个州的城市兴起智慧增长运动,主要是环保主义者发 起,强调土地集约使用,经济重要性让位于环境和生活方式。 1999 年,新加坡等城市发起了智慧城市运动,旨在通过信 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推进产业升级和交通智能化管理,解决 能源消耗、城市污染、交通堵塞问题。2005-2006 年,美国 芝加哥大学的贝瑞和哈佛大学的格莱瑟提出,智慧城市不仅 基于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接入性和质量,人力资本在其中也 发挥关键作用。2007 年10 月,欧盟在《欧盟智慧城市报告》 中率先在城市发展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智慧城市”的创新 构想,成为世界上较早的智慧城市推进设计框架与探索实 践。2008 年至2009 年,IBM公司在推出智慧地球创新战略 过程中,将智慧城市纳入发展战略。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城 市的升级,必须利用新型技术改造城市的核心系统,从而使 城市更加智慧。2007 年以来,全球智慧城市的探索实践在 世界各地展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至2011 年9 月,全球 有194 个智慧城市的项目在进行中,较多集中在美欧地区。

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智慧城市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础上成为工业化、 城市(镇)化、信息化在特定历史时期交汇的产物。2005 年开始介绍国外智慧城市的经验。2009 年11 月,温家宝总 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 告中对“智慧地球”、“物联网”等进行了科学诠释和目标展望, 标志“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引起国家层面重视。2010 年12 月,有学者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命题,至2011 年 七八月,上海浦东新区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先后制定“智慧 城市指标体系1.0”和“中国智慧城市(镇)科学评价指标体 系”。同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还制订了《中国智慧城市(镇) 建设行动纲要(建议案)》,提出未来5 年发展100 个智慧 城市(镇)、200 个智慧城区示范区的建设构想。2011 年7 月至9 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著的《智慧城市 论丛》和《智慧城市辞典》先后出版,为国内较早研究智慧 城市的学术成果。 2010 年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兴起高潮,在中国已列 计划和在建的95 个智慧城市(区)中,较多集中在沿海城 市,上海、广东、江苏三省市共有32 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如宁波、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区)先后提出并 启动“智慧城市”战略规划和实践项目,上海等城市将智慧城 市建设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年)。许多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如宁波依托港口的智慧物 流和智能交通,无锡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联网和云计算 等智慧产业,长沙梅溪湖的技术推动试点,上海的智能惠民 行动方案等,智慧城市成为国内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创 新引擎。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存在问题。一是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国家级的政策 规划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存在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 不齐、定位各自为政的现象。二是未能透彻领会智慧城市的 内涵和精髓,建设停留在技术层面和个别领域或发展带有相 当程度的盲目性。三是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各 方的合作存在安全问题。由于缺乏国家指导和统筹协调,各 城市的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孤岛”现象,存在 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城市安全的风险,新兴产业、基础设 施、城市管理流程等尚缺乏整合协同与标准规范,迫切需要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战略研 究、统筹规划、设计引导和安全控制。

智慧城市的中国路径选择。中国步入城市社会的进程呼唤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需要 加快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数量扩展型向内涵提升型的转 型,应当追求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拉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和增加科技含量、市民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三是从自 发独立分散的城市规划建设向统筹协同规范的科学发展转 变。智慧城市正是实现以上三大转变的未来城市发展新机 遇。 中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在战略上应注重绿色、泛在和协 同的综合应对方案。绿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智慧城市 的基本要素以绿色为核心,围绕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进行谋 划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藉以提高城市的 宜居度。泛在城市即实现各城市内和城市间在智慧技术支持 下的跨越时空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网络数字信息联 系,使各类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藉以提高市民生活 和工作的便捷度。协同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管理各要素 间的整合转型,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 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 和适时性,藉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敏度。中国城市化在经历 了外延式发展的快速扩张阶段之后,遇到了世界发达国家曾 经和正在经历的发展困境和挑战,包括生态失衡、交通阻塞、 能源危机、城市安全、数字差距等,且中国所面临的同类问 题规模更大、范围更广。依靠智慧城市的四大体系,即无所不在的感知体系、高速通畅的信息传输体系、大体量的计算 体系、丰富的智慧应用体系,通过绿色、泛在和协同的综合 应对方案,城市管理和发展具有了空前的协同和动员能力, 从而超越技术层面,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理念和 新愿景。 中国智慧城市的设计应借鉴全球智慧城市的设计经验,如 以哥本哈根为代表的低碳节能为特征的绿色城市,以韩国松 岛新城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驱动为特征的泛在城市,以新加坡 为代表的城市运行流程优化为特征的协同城市等。这些模式 的成功为中国多元化和不平衡的城市发展格局下的智慧城 市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借鉴方案。同时,中国智慧城市的 战略设计也要注重结合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色和各城市 与城市群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区别化和层 次型的发展战略,以示范引领,积极稳妥推进,走出中国特 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全球智 慧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添砖加瓦。 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山东8地上榜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3 年度国家智慧城市 试点名单,103 个上榜城市中,山东省烟台市、曲阜市、济宁 市任城区、青岛市崂山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 中德生态园、潍坊市昌乐县、平度市明村镇等8 市、县(区)、 园区、镇上榜,成为上榜城市最多的省份。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 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按 照现行的指标体系,试点城市应该在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 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等4 个一 级指标上着手,在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与数据库等11 个 二级指标上全面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达到 智能交通、智慧国土、智慧家居、智慧支付等57 项三级指 标要求。 试点城市将经过3 至5 年的创建期,由有关部门组织评估, 对评估通过的试点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 星和三星。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340883

执行时间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