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19次     时间:2008年05月26日

    (市政协委员、榆林农校科研处主任 张光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村改革是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新的世纪,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在加快转型,利益格局在发生深刻变
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正是围绕新情况、新问题,近五年来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新的农业和农村政策体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城乡要统筹发展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我市城乡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自然连接长期被人为割断。资源要素过渡向城市和工业集中,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却失去了向农村辐射扩展的有效渠道和载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反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很差,榆林干旱少雨灾害频繁,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78年实有耕地面积685807公顷2006年耕地511322公顷。有些地方农业基础甚至还不如对外开放初期,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先天不足后劲乏力。二是资源开发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仅未使当地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反而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恶化,有的群众说“我们希望发展能给我们带来实惠,但就现在我们不希望发展,越发展,百姓的利益越受损;越发展,普通百姓的生存越艰难。”这话虽然偏激,但确实反映了部分百姓的心声。三是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差悬殊。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仅会影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而且将严重影响榆林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影响榆林三大目标的实际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可以说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紧迫任务。
  下面我就城乡统筹发展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看法,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统一编制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总体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是城乡能否协调发展的关键。在规划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我市南北不同城乡的情况,选择多中心、分散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及乡村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居、就业和土地等关键问题。二是要把着力点放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并且克服三个倾向。县域经济作为涵盖“三农”、兼容城乡的区域经济,既是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主要阵地,也是提高农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统筹县域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要从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着手,克服缺位、滞后、虚化这三个倾向,解决城乡发展上的盲目无序问题。三是要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搞好城乡功能布局,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城市形态。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道路交通、通讯、水电、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水利设施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的方面,一是建好水源工程,对水库、土坝进行除险加固,兴建山区“五小工程”,增加蓄水、供水能力。二是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搞好安全饮水和小集镇饮水工程。三是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水利工程,以小型水源工程,引水工程,扬水工程、灌区配套改造为主切实发挥好小工程、大效益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对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要下大力气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完善农村公路网,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秩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如何管得好?是面临的三大问题。钱从哪里来,一是坚持政府财政投资主体不动摇。2006年,市本级农业支出522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53%;07年市本级农业支出486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51%,应该说从总量上看对农业的投资似乎已经很可观了,但实际上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榆林农业基础建设欠账太多还远远不够。况且有限的资金投放用到了哪里、是否管理到位,应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落实“利益回归”多予政策的力度,加大财政支农的比重,尤其是市本级财政支农大幅度向南部
贫困县倾斜,并且从严财政审计监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村。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吸引企业前往农村发展,把钱投向了农村。韩国政府明确要求每个企业都要带动一个村,如大宇集团就对好几千个村进行经济帮扶。榆林电力公司、百元化工集团等企业帮扶贫困村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所以我们应该借鉴这些经验,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争当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这方面我建议:1、现有农业类企业,发挥各自企事业的优势,健全完善产业化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民通过种、养业或其它方式求得发展,并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开拓更大的市场,让农民掌握更多的技术,增加更多的收益;2、引导并要求非农的企业与贫困村“一帮一”、“手牵手”;3、给足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到农村去创业,在农村求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和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另外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家正确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自觉善待农民工。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同时,必须把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重要位置,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完善服务,从制度上研究解决拖欠广大农民工工资问题,逐步建立守法诚信制度、工资支付监控、欠薪预警保障和劳动合同管理等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经济必须靠金融,而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很难,大约只有不到20%的农民和少数企业可以贷到少量资金。所以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贷款额。?

  3、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关注和解决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倡廉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全面进步。一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就业问题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大学生,家庭承担的费用至少在10万元以上,一个农村家庭和城市一般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已是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可毕业等于失业,正像俗话说的那样,“种麦子不如种黑豆,上大学不如学吹手”。据了解很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想要要不来,想进无法进。近年来不少单位进的人唯一的就是带安置卡的复员军人,也就是这种用人现状,才形成了城市居民为使孩子当兵花几万甚至十多万也在所不辞。这种用人现状显然有失公平、公正。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五保”供养基础上,逐步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要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互助合作医疗制
度。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义务教育。
  4、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要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三产业的融合,形成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开发,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首先要抓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其次是要依托龙头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加快培育和建设有龙头企业带动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三,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协会发展。二是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要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深加工引导种植业特色化、市场化,壮大新型工业化的区域基础。三是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私营经济发展步伐。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强化引导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民营企业集团。(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19178

执行时间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