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关于对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499次     时间:2007年05月17日

(市政协委员〓郑虎荣)

一、非公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级经委及非公经济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的发展,乘现出投资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地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据调查统计,去年底,全市非公企业达到6682户(新增1212户)从业人数43533人;全市个体工商户34818户(新增8991户)从业人数71554人。全市非公经济总量占到GDP的42%左右,全市非公企业中注册资本1000万—5000万元的450户(新增37户),5000万—1亿元的有46户(新增13户);亿元以上的有15户(新增6户);企业集团公司总户数达到35户(新增2户)。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贡献。但是,我市非公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规模,与榆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一)发展环境问题。

一是投资环境还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困难,新上项目、新建企业审批环节多,收费项目多,办事效率低,拖延时间长,农民阻挡施工现象严重,致使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合同不能顺利履行。2006年,仅横山县就有80余起投诉案件,有关部门协调不力,给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带来困难。

二是有关职能部门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推诿扯皮和不作为现象依然存在,措施不力,不能全方位的为企业服务。三是管理体制不顺。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重叠,渠道不畅。目前,涉及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机构有的设在经委,有的设在经贸局,有的设在乡企局,没有统一的综合协调服务机构。

(二)政策环境问题。

“十五”期间,市政府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我市非公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些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政府没有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没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对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作了明确规定,但就我市情况看,市场准入门槛仍然过高。据调查,北部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五县由于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近两年有30多亿元资金流向宁夏、内蒙、山西等地。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明确提出:“市、县、区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县区财政可按上年非公有制企业上交地税的5%列入支出预算,建立非公有制发展基金”(榆发[2003]10号)。但截至目前,除神木、定边两县建立了发展基金,市级和多数县区仍然停留在探索阶段。

(三)资金紧缺问题。

据对49户非公重点企业调查统计,41户企业提出了资金紧缺问题,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83?6%,流动资金和项目总缺口21亿元。其中,流动资金缺口3亿多元,项目资金缺口18亿元。为解决非公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市经委、市非公办协调有关部门先后向省政府有关部门申报推荐了5户民间信用担保机构,经省经贸委、省工交办审批后开始运作。但是,这些信用担保公司由于受规模小、货币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正常开展担保业务,难以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突出问题。

(四)资源配置问题。

我市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的储量举世闻名,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但这些资源的开采权大部分属中、省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地方企业开采的数量极少,非公企业则更少。除早期批准的部分煤炭企业,大多数被拒在能源开采的门外。

(五)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多数非公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经营观念落后,管理方法简单,家庭式、家族式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依法管理意识淡薄,许多政策法规不能落实到位,员工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健全;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造成人才流失;不注重企业诚信和文化建设,严重影响企业信誉;企业资本结构单一,不是多元化构成的资本结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非公企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未来的榆林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只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缓解社会就业的矛盾,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才能壮大地方经济,才能全面实现榆林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

(二)出台我市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

市非公办根据国务院《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我市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广泛征求各县区非公办、重点企业家的意见后,进行了多次修改,现已基本成熟,政府应尽快出台实施。要从政策上和宏观上统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管理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能,着力加强对全市非公经济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以及规划、协调、服务等方面工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质量,完善组织和政策落实体系,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在政策上、体制上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保证,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企业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朝着资源深加工、非资源性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型产业、设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坚持走园区化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决定的补充规定》(榆发[2003]10号),设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金,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积极组建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企业组织和社会自然人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解决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

(五)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非公经济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使企业做大做强,作为企业自身,首先要认真分析形势,转变观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机制,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规模、品牌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引导企业整合、改造、提升、联合,扩大企业规模组建集团,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其次,要实施人才战略,改变传统的用人模式,不断引进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三要倡导诚信经营,注重诚信建设,树立品牌意识,塑造全新的企业形象。第四要引导企业合理选择资本结构,走多元化构成资本道路,克服一股独大、一股独资模式。要采取互相参股、入股的形式,通过股份制改造、拓宽融资渠道,壮大企业规模,规范企业管理。第五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企业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重点项目。

(六)建立统计分析制度,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要定期召开非公有制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调度会,协调解决运行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引导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18314

执行时间3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