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快发展的建议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07次     时间:2007年05月17日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会长〓李保才)几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精神,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及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大战略举措,着力抓好工作落实,不断完善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经济领域进一步拓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示出强劲的经济活力,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构建和谐榆林的生力军。

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存在着政策环境不平等的问题。

目前,产业准入政策在不同经济类型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一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的广度和深度。眼下,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利润丰厚的垄断行业,相关政策往往限制民营企业进入;当一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难以赚钱的时候,就开始准许民营企业准入;当一个行业或产业无钱可赚的时候,才对民营企业完全放开。而此时才被准许进入市场的民营企业,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另外,税负不公,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扩张。一是双重征税,私营企业除缴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使企业的投资收入大大削减。二是“低国民待遇”,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但这些优惠政策都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三是税收优惠打折扣,如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计起,对私营企业则从办期算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得甚微。

第二,执法环境差干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一些县区,政府执法部门中一些人员存在着“有法不依”现象,尤其是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实体和个人,不是从发展经济的大局考虑,在政策限定的范围内积极扶持,开启方便之门,而是以部门或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经常出现正常情况不正常或“吃、卡、拿、要、拖”等不正之风,致使经营业主为拿到某项许可手续而费尽心思,耗尽精力,尤其是一些具有季节性的经销商常常被卡,使他们失掉商机。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取向和发展理念上的差距。

一是煤炭、化工、房地产、餐饮等产、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问题日趋严重。二是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提升传统产业、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接替产业上投资少,还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规模。资金紧缺矛盾更加突出,融资难、担保难是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这几年大量的固定资产建设资金投向能源产业,使新兴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新兴产业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这种局面任其发展,显然背离党中央所要求的科学发展观,潜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第四,缺乏品牌意识和诚信观念。

我市企业极少有自己创出在国(省)内外叫响的品牌,民营企业的品牌更少。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缺少诚信营销观念等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使我市民营企业的产品做不大,也做不强。特别是民营企业群体中的诚信观念差造成了社会信用度低,有的甚至因为个别小企业的唯利是图,砸了自己的牌子,砸了行业的饭碗。

第五,信息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我市处于欠发达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市场观念滞后,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预测和风险投资意识。除信息闭塞外,行业商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也不发育,一方面是政府办的官办行业协会带有明显的政府部门行政色彩,缺少对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由工商联等民间组织的行业商会又被限制发展,不能获得合法的主体地位。目前全市有各类中小企业4万多户,他们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并在创业辅导、技术培训、管理咨询、市场信息、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六,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素质亟需提高。

我市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中,主体还是改革开放初期从事个体经营逐渐成长起来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虽然也有一些在实践中逐渐锻炼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但综观全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在投资取向上,他们仍然盯住煤焦、房地产等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急功近利,使民营企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体;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一些积累一定资金的企业要么不投资发展,要么另辟他乡发展或定居;更有甚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不顾国家法律违法开采矿产,恶意克扣工人工资甚至限制民工人身自由等等。?

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发展的舆论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我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民间,活力在民资,希望在民营企业。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带动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立市经济来抓。为此,建议在全市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观念;再次掀起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高潮。大力宣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先进经验;适时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总结表彰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优秀企业家和先进个人,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力争“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50%以上。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和省、市制定的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维权保护、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为加速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尽快制定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导向,分类研究制定符合本市实际的区域性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扶持措施,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强化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选择市内有潜力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抓大不放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优势的作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集约化发展。

(三)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规范执法行为

对审批程序繁琐、政策法规不适应、自由裁量权过大和行政执法队伍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中间梗阻和执法行为不够规范等情况,建议各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针对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行政执法部门要区别对待,对因不懂政策而造成的过错,应以批评教育和帮助规范为主,不予处罚;对初犯者,应先告知,指导帮助规范,多服务,少处罚或不处罚;对有意逃避国家监督,屡犯不改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以体现执法服务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真正把执法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要积极探索对企业各类证照的联合年检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努力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服务环境。

(四)建立融资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落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培育科技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家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税收扶持力度。二是开发利用民间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在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下利用民资发展经济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的发展;支持发展民间借贷市场,放宽直接融资管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开放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支持发展融资租赁业,推行资产证券化等,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创办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开发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对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扩大对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四是构建分层次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担保平台。加强政府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企业孵化风险基金,形成互助互惠的合作机制。探索与国家开发银行和省级担保机构合作开展再担保的运行方式,壮大担保实力。引导发展民间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的互联互保关系,形成多层次的市场化担保服务体系。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引导规范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非公有制企业产权明晰,但产权封闭、结构不合理,要引导企业突破单一的产权制度,指导不同层面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并加以规范,逐步由家长式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二是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协会、商会的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修养、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以市场游戏规则的学习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社会人才,充实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三是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农户和市场,逐步建立农业企业集团,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带农户,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市场,发挥我市区位功能优势,抓住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机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进程,以创新市场招商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五是努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信用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统计、会计、税收、金融、产品质量等信息收集制度,加快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追求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产品质量占领市场,靠信用赢得客户,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榆林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耽误不得,失误不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要齐心协办,艰苦奋斗,努力使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有突破性发展,为实现“三大目标”、“四大经济”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65347

执行时间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