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华栋中学创业路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867次     时间:2006年09月18日

(作者:张青 申世昌)华栋中学,阳光灿烂。走进一看。破破烂烂。十个教师,九个老汉。如此学校,谈何发展。”这是2000年高一年级一位新生进校时在作文中对华栋中学的直观描写。七年过去了,华栋中学的学生由初建校的6个班300多人达到现在的30多个班2000多名学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新校区占地43亩,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全,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是众多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教学质量更是稳步提高,连续二年获得榆阳区含榆中市一中在内的十所学校中高考一类二类本科上线率的第四名。在今年的高考中更上一层楼,二本以上上线率上升至第三名。居全市民办学校之首。变化如此之大,不由使我们想起创业时走过的艰难曲折之路。

一、创业艰辛,举步维艰华栋办学,白手起家。办学,首先需要一定的经费,公办中学有国家下拨的工资等各项资金,可以吃“皇粮”,而无后顾之忧,民办学校的资金全得靠个人“掏腰包”。华栋中学的几位董事原非富翁,他们本是些普普通通的善良诚实的农民,种过地,挖过煤,做过生意买卖,亲自饱尝过生活的酸楚和艰辛,切身体验过文化知识的价值和意义。1999年,榆林市初中毕业生只有20%左右能考上高中,这就意味着大批学生存在上高中难的问题。而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人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就会落伍,所以它需要高素质人才,而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又需要学校。从陕北山区走出来的董事们,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深情和挚爱,他们想:我们过去曾走过了一条贫寒的荆棘之路,在那个时代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在奔波中深感知识的重要性,而如今怎能让学生们再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呢?于是他们想到了应该为家乡做一件好事——办学校。想到便立即行动,白天忙碌奔波,夜里苦思冥想,自己现有的资金不足,东挪西借,高息贷款。为了方便快捷,董事们商定先租校舍。1999年,办学之初,租下了外贸路外贸公司房屋。当时,仅仅能解决上课的教室之用,有的教室背着光线,阴暗潮湿,非常拥挤。学生无操场,无礼堂。学校开一次大会,只能利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老师们也几个人挤在窄小的宿舍,几位董事只好住在自己家里办公。?第二次租的校舍是位于西沙航宇路的利德服装公司,一进门,一片荒沙,垃圾堆成的。所用教室,由原公司的生产车间改用,进一步门也很不方便,原车间又小又暗,学生人数稍有发展,困难愈加明显。根本无法解决教师的住宿办公问题。学校只好采取了当年大庆人创业时的“干打垒”精神。就在原车间一层的顶上用一些砖砌成墙,墙上也加一些保温材料类似篷布什么的盖上去,变成临时的“工棚式”的住宿办公地方。一遇到刮风下雨,上边雨水漏下,下边风吹进来,所用楼梯,又窄又滑。一不小心就有滑倒危险。即使如此环境,利得公司已向其他人租出了部分厂房,由于办学的需要,学校还要租回那一部分,所以要给原租赁户付赔偿费,另外加上转租费,这对于原本资金捉襟见肘的董事们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学校又修建了住宿楼,以上共支出高达300多万元。学校于2005年搬迁入经济开发区墨金苑小区,此项工程浩繁,开支庞大。为了节约开支,在搬迁中华栋中学师生亲自动手,铺设校园的地砖,共同植树绿化校园。几位董事,身先士卒,不雇匠工,省下了大笔钱。在建校中,高董事、韩董事日夜坚守工地,任劳任怨。在教学大楼、住宅楼建成时,几位董事病倒过几次。每人脸被晒黑了,瘦了10多斤肉。

二、生活节俭,以身作则学校的几位董事,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为了办好学,他们毫不吝啬,能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李锦成、李树治两位董事,自己骑的是破旧的摩托车,却给老师们买了舒适宽敞的专用校车,解决了老师们上下班坐车难的问题。他们抽的是二元一盒的低价烟,却用数百万巨资给学生盖起了综合大楼,使学生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生活;董事们办公与宿舍无电视设备,却给30多个班都装上了大屏幕彩电;董事们家中无一台电脑,却给学生们购置了几十台电脑以及多媒体语音设备。

三、历经曲折,苦求生源生源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2000年——2001年,学校每年只能招到2个高中班(80人)。生源遇到空前困难。几位董事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于是学校提出了“靠诚信求生源,靠质量谋发展”这个口号,为了扩大生源,他们是这样做的:

1、大家下到各县、各乡、各学校,宣传动员。老师们下到佳县、子洲、横山,为了赶上集市日,一天连跑几个点,行程达几百里,吃不着饭,睡不成觉,见缝插针,无怨无悔。

2、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设立固定的宣传点。如在城内星元图书楼前、西沙、南门口等处设立招生点。老师们顶烈日、冒风雨,不辞劳苦。为了多增加一名学生,老师们上门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费尽口舌。

3、2004级于高一入校时只招到80人,后来,因种种原因,学生流动得仅剩下60多人。有人提议为了节省一大批开支,将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合并成一个班,减轻负担,但学校坚守信用,坚持文理两个班。即使每班30多人也照办,坚决不合班,保证了教学质量,得到信任、尊重,所以学生再没流动1人。

4、解决学生困难,润物无声。2005级学生聂豹,家长病故,无钱上学,学校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帮他度过难关。?同级学生马美美,有几次测试,成绩下滑,该生失掉信心,想停学,为其上课的班主任与老师们反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解除其心理障碍,该生终于考上了二类本科。?钟雄奇同学,家境困难,上不起学,学校全免其学杂费,该生深受感动,愤发读书,以640多分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挖掘潜力,联系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集资助学,有时采取“一助一”的形式,帮助大批寒士升入高校。?同时学校明确规定,为一些贫寒学生,特别是优秀生减免学费。学校设立奖学金,获奖面大,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吸引了一大批学子。?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源问题,还得靠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的素质有关,所以学校千方百计高薪聘请一批名师。董事们为了请名师,跑断腿、磨破嘴,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这些名师,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效果上佳,学生认可慕名而来。由于高考中考的成绩优异,生源之难,迎刃而解。四、继往开来,再步新高七年磨一剑,砥砺创佳绩。七年风风雨雨,艰难曲折。具有开拓精神的华栋人将把这七年的创业历程视为一笔小小的财富。以此为新的起点,为华栋中学的明天再步新高而努力奋斗!(编辑:常瑜)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255575

执行时间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