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创文工作

创文工作您当前位置:首页 >>创文工作

招“商”莫成招“伤”

编辑:admin     来源:人民政协报    点击数:610次     时间:2014年08月01日

湖南省南县政协委员 伍万中

2014-07-28期06版

近些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在助推本地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被各级政府摆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涌现了竞相招商的热潮。但凡事过犹不及,过急过热了,带来的问题不少。

招商助长政绩驱动催生虚报浮夸

在加快发展的急迫心理驱使下,不少地方将招商引资视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的灵丹妙药,提出一些过头的口号,如“全民招商”、“招商引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引资赛场上比比看”等等。同时制定一系列考核办法,规定较重的考核分值权重,分乡镇和县直部门下达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干部的升迁直接挂钩。有的地方坚持招商引资情况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逼得各级领导干部喘不过气来。为了完成规定的招商引资任务,一些领导干部想尽了各种招数,结果某些地方的招商变成了“大跃进”式的一哄而上的盲目招商、为招商而招商,留下不少后遗症。一些地方领导认为,形势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但实际上又迫使我们搞政绩驱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在招商引资的数据上做些“技术处理”,或者到企业搞些假证明材料,以应付上级考核。一些地方各种名目的洽谈会、推介会令人眼花缭乱,浩浩荡荡的考察团、招商团频繁出行,几十亿、几百亿的引资成果不时见诸报端,但往往是声势浩大,实际成效大打折扣,没有招来几个像样的企业。有的总结招商引资的成绩时花团锦簇,实际上水分不少。有的企业还没落户、投产,就号称所谓的产值、税收预计多少。结果计划赶不上市场的变化,最后变成笑话。

为招商拼政策妨碍公平竞争

为了招来企业,不少地方政府随心所欲违反国家统一的政策法规,在用地价格、相关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一些超越自身职权的优惠措施。不少地区在优势全无的情况下,只好血拼优惠政策:你用地价格3万元一亩,我1万元一亩甚至“零地价”;你企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3年内按比例部分返还,我大部分返还甚至变相“零税负”等等,花样繁多。国家审计署2012年6月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在被抽查的54个县中,有53个县招商引资变相减免财政性收入70亿元。

在考核指挥棒的左右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招商、留商、稳商,厚“外”薄“内”,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用在服务、扶持外来客商上,而对本地企业冷落一边,待遇严重不公,破坏了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原则。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长期“安营扎寨”的思想准备,加上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外来企业往往没有本地企业成长得好,财税贡献、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也不如本地企业。

不当招商成了赔本买卖

在事关招商的问题上,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维护群众利益与维护客商利益的关系,屁股一下子偏坐到了客商这一边。有的在征地补偿、居民动迁方面侵犯群众利益;有的在企业与周边群众发生矛盾时,过分偏袒外来投资商;有的为保企业原料,由政府出面组织,在农民中推广种植某种作物,一旦企业不景气或“跑路”,利益受损的是农户;有的在项目选择上,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等等。

此外,有的地方为了完成招商引资指标而饥不择食,最后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有的地方对外来客商考察把关不严,导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引进来的企业是劣质企业,甚至招商过程中上当受骗;某些动机不纯的投资商落户某地后,靠所圈土地向银行抵押贷款周转,当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开始“跑路”,把烂摊子留给当地政府;某些靠优惠政策吃饭的投资商抓住政府“软肋”,以走人或其他理由为要挟,不断要求各种优惠,当把巨额的利益,包括财政性资金攫取到手实在无利可图后走人;有的地方数年之内招商、扶商的投入远比企业的财税贡献大,做的是“赔本的买卖”。

招商引资应科学合理

对于目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建议采取综合措施予以纠正:

一、改进考核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坚持分类考核,按照国家对功能区的划分,对粮食主产区和生态保护任务特别重要的区域,可以少给或不给招商任务,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奖励的办法解决这些地方的财政问题,以解决毁占耕地发展工业的问题。实行招商引资考核的地方,逐步降低招商引资的考核分值权重,把对地方政府考核的重点更多地放在财政收入和民生事业的支出上。取消对县直部门下达招商任务的做法,强化专职招商部门在履行法定职责方面的作用。在考核和评价招商引资工作时,既要看成果,又要看招商成本,对虚报浮夸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二、组织专项清理,严肃政策法规。组织力量对各地自行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调查摸底。在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处理:该维持现状的维持现状,该刹车的刹车,切实纠正一切地方优惠无度、不按程序审批等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统一实施的行为。同时要厘清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确保地方政府在领导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做到管而不死。

三、严格准入条件,提高引企质量。地方政府在招商引企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的考察,防止上当受骗。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坚守的准入门槛必须坚守,多引进一些发展前景好、环境污染少,能立足本地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对于大型的可能与周边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项目,该走的群众路线必须要走,该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的必须要征求。

四、坚持平等对待,壮大本土企业。在重视招商引企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扶持本地企业发展上来,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项目争取上的难题,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五、营造公平统一市场,提供良好服务,绝大多数客商更看重的是当地的硬件环境和法制、政务环境。要加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为客商投资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大力整治机关干部“庸懒散奢浮软”现象,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升行政效能,规范权力运行,为客商投资兴业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918

执行时间1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