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工作
审慎转帖 莫轻信谣言
舒锐
近几日,一则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被疯狂转发,引来众多医生和网友“围观”。该帖称北医三院妇产科执业医师李芊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但孩子因羊水吸入性肺炎,李芊被患者家属诉至雨花台法院,最终被南京两级法院认定非法行医,判决赔偿1.4万余元。对此,昨日,北医三院出面辟谣表示“查无此人”。而南京两级法院也公开发表声明未受理所称诉讼。(《北京晨报》6月29日)
一位助人为乐的白衣天使遭到家属以怨报德,还遭遇不公正的法律评价。一句“是医生的必须转!”极具煽动性,一句“以后在街上看到病人要死了,你千万不要人道主义地去救他们,会惹祸的”更是激起同情与骂声一片。这确实是个足够吸人眼球并足以让人义愤填膺的话题。
事实上,如果抛开感性的蒙蔽,带着一丝专业理性去打量通篇文章,这条消息可谓漏洞百出。首先,国家对医生见义勇为有着特殊保护。根据《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师注册后对病人实施紧急医疗救护的不属于超范围执业。其次,即使真是被认定非法行医,也应当是刑事案件,并不是普通民事案件。而非法行医罪只针对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医疗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李芊”医生不可能构成此罪,只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再者,即使是民事案件,也应属“李芊”所在地或者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患者就医地所在法院一般并无管辖权,更不会出现所谓“辩护律师”。此外,在双方当事人都能够联系上的情况下,法院在审判后将对案件公开宣判并向当事人送达判决书,不可能出现文章说的“二审公告”宣判。最后,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后,绝对不可能出现文章所称的“行政复议程序”。这明显是关公战秦琼般的谬误。
所幸两家单位都及时作出回应,让这条谣言失去了再度传播的根基。可是,在实际上,这条充斥负能量的谣言已经使一部分人对法律制度和司法运行状况产生了不信任,更使得他们离见义勇为越来越远。而在公众阅读方式日趋碎片化的语境下,辟谣往往是很难完成的任务,造成的危害难以完全得到弥补。至少我们很难保证所有看过并轻信谣言的人还能够看到并相信辟谣信息。
其实,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网络空间作出了符合公众普遍认知的合理解释,将之明确认定为公共场所。可见,无论谣言始作俑者初衷如何,但其行为或将构成“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并涉嫌寻衅滋事罪。
而对于作为普通转载者的我们,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去作出更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需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可是,我们中的任何人都有责任去阻止负能量的传播,谣言不仅止于智者,更应止于你我的谨慎与善意。对于我们拿不准的消息,不熟悉的领域,审慎转发、善意评论,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更是对公众负责的应有道义。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