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协动态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动态 >>政协动态

强化党员队伍素质 发挥党员骨干作用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516次     时间:2012年05月21日

 

                               市政协下基层干部带领包扶村党员学习考察
     5月19日,市政协下基层干部带领包扶村干部和党员,在米脂县高西沟、孟岔村和杨家沟革命旧址学习考察。
      镜头一:学习高西沟精神。早在上世界五十年代,高西沟人就开始了征山治水运动,并在有限的土地上,搞起了土地利用“三三制”模式,山上660亩松柏、沟底的水库以及“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打坝建堰窝,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阳坡建果院,弃耕坡地种牧草,荒坡险洼种柠条”。62年人民日报以《山区农业的生命线》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高西沟,65年授予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高西沟第一家实行了封山禁牧,第一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下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2006年,高西沟被国家旅游总局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村有15个景观:高西沟水保生态展馆、松柏生态林区、庙梁山观光区、生态果园区、人造平原旱作农业示范区、梯田盘山景观区、休闲农家窑洞和农家游乐园等。走进高西沟,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绕山梁、座座坝堰锁沟掌,家家户户新窑洞,绵绵峰峦碧水漾。党员们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提高了政治觉悟和伦理修养,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创新,与时俱进,把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融入到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

       镜头二:考察孟岔土地流转模式。孟岔村是米脂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悄然发起了一场绿色革命。1998年,孟浩海在旬邑县包工期间,见当地一户农民承包7亩果园,果园一年竟收入15万元。老孟联想米脂的光照、温度、土质等条件和旬邑基本相同,决定回家乡承包荒山,种枣致富。为了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孟浩海带领几家农户通过承包村集体的山地、转包农户的承包地或与其他农户用水地兑换山地等方式,先后承包了412亩山地,其中孟浩海的规模达到200亩,开始集中连片栽植以梨枣、赞皇、骏枣为主的新品种红枣。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孟浩海等农户的枣树已逐渐进入盛果期,400多亩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2003年,孟岔村新品种红枣产量达到50万斤,年产值达60万元,产品销往西安、银川、大连、广州等地。孟浩海等几家农户承包山头发展红枣获得成功,孟岔村两委会认为,山地的出路就是借鉴本村枣农的成功经验,面向市场,统一规划,使土地合理流转,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特色果品产业。2003年秋,村两委会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正式出台了“多户整体退耕,个户集中承包”的新举措。即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由少数农户集中连片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新品种红枣。通过村集体的组织协调和中介作用,把多数农户的土地流转给少数承包户,实行土地二次承包,合同期为20年。在享受退耕补助期间,国家兑现的粮款由原土地承包户享受,国家补偿政策停止后,由新的承包户按每亩每年25元的转包费付给原土地承包户。2003年冬,900亩退耕山地全部得以流转集中,孟浩海又一次承包了160亩,这样孟岔村连片经营的红枣可达到1600多亩,连同辐射带动邻村的400多亩,形成了以孟岔村为中心的2142亩鲜食型新品种红枣产业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实地考察了孟岔以后,认为孟岔群众思想解放,破解了现阶段土地合理流转这个难题,称之为“孟岔模式”。 党员们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穷山恶水,生态脆弱,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较为困难。孟岔村合理流转土地,依靠科技规模化发展红枣产业的路子是成功的,既解决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问题,又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创新转型问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总结孟岔村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发展新路。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550; if(w < m) { return; } else { var h = $(Id).height; $(Id).height = parseInt(h*m/w); $(Id).width = m; } }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Imgs = $("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var i=0; for(;i

      镜头三:参观杨家沟革命旧址。杨家沟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从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新院”里最中间的窑洞里住了四个月零两天。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东渡黄河动员大会;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40余篇光辉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十一篇,编入毛泽东文集第四、第五卷有二十九篇,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及土改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党员们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切实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为构建和谐幸福榆林作出积极贡献。
 
                                                                                             高文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4005877

执行时间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