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协动态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动态 >>政协动态

政协榆林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499次     时间:2008年02月24日


市政协副主席乔万荣作报告

  2007年工作回顾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政治协商更加有效

一年来,常委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积极开展全委会整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主席会重点协商和专门委员会对口协商。

  在二届三次全委会上,全体政协委员提出了80多条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部分政协委员,围绕30多个问题进行专题发言,与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共商榆林发展大计。

  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就构建良好的市区人居环境重大课题进行专题协商。环资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单位,历时3个多月,就榆林城市基础设施、市区生态环境状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大规模的调研视察活动。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讨论,形成了《关于榆林市区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指出11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市政协二届十二次常委(扩大)会上,常委们就全市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带动战略、发展壮大非能源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8个方面的问题,提出60多条意见和建议。

  “榆林市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研究”是市委、市政府为促进榆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确定的十大软科学研究课题之一。市政协承担这一重大课题后,先后召开3次主席会议对课题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课题组历时9个多月,先后走访了30多个市直单位、7个县区和晋陕宁蒙毗邻市区的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村,举行了10多次专题研讨会。目前,课题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组评审。

  去年共召开主席会议22次,就榆林地方企业煤炭资源配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所形成的意见和建议,以《社情民意信息专递》报送省政协。

   全委会、常委会闭会期间,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先后就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区供气供热、市区交通管理、百姓安全用药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对口协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50多条,得到了党政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民主监督更加有力

    (一)提案工作的民主监督职能进一步凸显。全年共提出提案507件,经审查立案460件。截止去年底,所立提案已全部回复,其中得到解决和基本解决的有128件,占立案总数的27.8%;承诺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有306件,占立案总数的66.5%;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解决的有24件,占立案总数的10.7%。在全省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榆林市政协的提案督办经验受到省政协的充分肯定和其他兄弟市政协的一致好评。
    (二)民主评议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政协民主监督的新亮点。一是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首次进行民主评议。二是利用政协委员的界别优势和人大代表的区域优势,人大政协首次联合开展民主评议。三是提案委对提案办理单位进行了首次民主评议。四是突破民主评议主要局限于对政府职能部门评议的传统思维,环资委首次对国有大型企业榆林联通公司进行了民主评议。
    (三)社情民意反映和督办成为有效快捷的民主监督形式。去年,共搜集整理社情民意信息100多条,编发《社情民意信息专递》66期,有力地促进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尽快解决。
    (四)继续选派民主监督员对重点部门行风廉政建设进行监督。
    (五)继续运用电视专题节目 《政协论坛》、《提案追踪》,聚焦百姓话题,贴近民情民意,探索解决办法。
    (六)在继续搞好个案民主监督的同时,对旁听法庭审判又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三、注重实效,深入调研,参政议政更加活跃

  一年来,市政协各专委会开展大型视察调研活动7次,形成视察调研报告7篇,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统筹城乡发展是市政协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重大问题。去年,财农委就全市城乡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 《关于榆林市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针对我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投入不足、服务体系滞后、科技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等问题,形成了《关于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加强对榆林剪纸艺术的抢救、整理和挖掘工作,文史委组织部分委员和市美协的专家学者,就我市民间剪纸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尽快成立剪纸相关组织机构、培养后备人才、加大整体包装和宣传力度等5条建议。

四、抓住关键,发挥优势,委员主体作用更加明显

   一年来,委员参与各种例会率保持在85%以上,提案参与率达到90%以上,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率达到40%以上。此外,广大委员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去年8月份,教科委组织科技、文化、卫生界委员,深入佳县、吴堡、清涧开展“三下乡”服务活动,向群众免费发放科技宣传资料2万多份,农民接受科技咨询3000多人次,参观科技展览1万多人次;诊治病患者2000多人次,赠送药品价值1万多元;举办3场文艺演出活动,观看文艺演出3万多人次。

五、发扬民主,形成合力,团结联谊工作更加扎实

  一年来,常委会密切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合作,努力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一是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例会协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高度重视民主党派提案工作。三是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合开展专题调研。

  去年完成《榆林文史》第七辑的编辑出版工作。不断加强对县区政协的联系和指导。加强联谊接待工作,共接待全国各级政协视察调研组团50余批400多人(次)。

六、加强管理,苦练内功,自身建设更加突出

    一是始终把学习摆在首位。组织机关集体学习40余次。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三是继续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继续实行专委会和办事机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四是不断加强政协宣传工作。

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市实施 “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协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省政协的指导和榆林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履行职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上述总体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服务大局要有新作为

  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要紧紧围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建设“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新榆林”目标,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履行好三项职能。要进一步关注民生,重点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促进社会就业等内容搞好调研工作;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工业园区建设开展调研视察活动。

  要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立足本职岗位,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富有成效地履行职能。围绕全市的重点工作,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要充分利用政协领导走访委员、委员约谈、实地调研、信访接待等途径,加强与委员和各界群众的联系,及时了解和准确反映全市重点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年内重点围绕社会建设召开2次社情民意约谈会,认真办好《社情民意信息专递》。

  二、协商议政要有新成效

  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大和中央加强政协工作的5号文件精神,充分运用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形式,认真搞好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商讨论,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要努力提高协商议政的水平。围绕榆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双创”目标建设、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问题,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讨论,提出对全市工作有推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围绕煤、气、油、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课题,分别采取主席会议、专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形式,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商讨论,提出真知灼见。

三、民主监督要有新探索

  一是进一步探索民主评议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年内由专委会牵头对政府部门和执法部门工作开展2次民主评议。二是加强对主席会《建议案》的追踪落实。要采取与市政府领导面对面协商、满意度测评等形式,推动 “关于尽快解决榆林城区交通道路管理问题”这一《建议案》的进一步落实。三是继续针对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在《榆林政协》、榆林政协网站上办好民主监督栏目;要与榆林电视台继续合作办好《政协论坛》、《提案追踪》等监督专栏,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举办2次政协论坛。四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中各类监督员的推荐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他们在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五是充分发挥提案的监督作用。

 四、团结合作要有新举措

  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国政党制度》等文件精神,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参与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积极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士参与市政协组织的重点调研、视察工作,建立健全定期走访、座谈、协商制度;着力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工作,不断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县区政协的联系和指导,继续开展联合视察、调研和监督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继续支持市各界人士联谊会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榆林中添柴加薪;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鼓励、支持宗教界人士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进一步做好化解矛盾和增进团结工作。围绕构建和谐榆林和社会热点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的团结育人作用。

 五、自身建设要有新起色

  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同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十七大提出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努力开创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政协理论学习和研究。要办好市政协第8期政协理论培训班。要继续委托全国政协干部理论培训基地开办第3期榆林市政协理论培训班。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任务和要求,全年拟组织1-2次委员学习报告会。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与此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年内召开政协机关自身建设经验交流会。

  进一步加强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委员管理与培训,不断提高委员的素质和履行职能的积极性。要继续协助市委做好政协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工作创新。要积极探索界别活动方式,加强对界别工作的指导,切实为界别小组开展活动创造条件,适时召开界别活动工作研讨会。

  各位委员,同志们,“众志成城兴伟业,竭智尽力献良策”。在新的一年里,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全市人民对人民政协工作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为我们吹响了继续前进的号角。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榆林市委的领导下,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履行职能,为推进榆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创造人民政协事业新的业绩而努力奋斗!(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4872

执行时间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