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政协动态您当前位置:首页 >>政协动态 >>政协动态

在市政协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636次     时间:2007年07月30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榆林市政协主席    刘汉兴)市政协二届十一次常委会议现在就要结束了。在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大家认真听取了市政协环资委“关于榆林市区人居环境的调研报告”,在小组讨论中,常委们与榆阳区政府、横山县政府的领导以及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等十七个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榆林市区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的办法,进行了面对面的协商交流,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常委会又顺利通过了人事任免。总的来看,这次常委会议准备充分,议题集中,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可以说是一次畅所欲言的民主协商会,也是一次求真务实的献策会。我相信,这次常委会议对进一步改善榆林市区的人居环境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根据常委们的讨论情况,我就进一步加强榆林市区人居环境建设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和永恒的主题,是国内外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政府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榆林市区人居环境建设的领导力度越来越大,工作措施越来越具体,工作责任越来越明确,工作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市容市貌变化显著,市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广大市民的满意度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榆林城毕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是一个由县城转变了不足七年的城市。无论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管理水平,与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规划滞后,大多数建筑没有充分展示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城区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城市功能还很不健全,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绿化、水、电、热、气的供应、空气净化和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还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难满足人们舒适、环保、便捷的需要;在城市管理方面,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还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采取的临时措施多,建立的长效机制少;突击检查多,经常化的管理少;城市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漏洞和死角,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交通堵塞、污水横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榆林市区的市容市貌,影响着榆林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榆林的对外形象。市政协成立以来,一直比较重视和关注全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这次市政协环资委专题调研榆林市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状况,时间虽然较短,有些情况并未完全掌握,有些数据也未必准确,但主要情况已经搞清,重点问题基本掌握,建议和意见较有份量。从调研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常委们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来看,大家一致认为,加快构建良好的市区人居环境,对我市来讲,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构建良好的市区人居环境,是提高榆林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应该看到,国际国内以及我们周边地市都非常注重城市人居环境的打造和改善。为推动人居环境的建设,联合国专门设立了“人居环境奖”,我国先后有深圳、大连、杭州、青岛、厦门等12个城市获得此项殊荣,这些城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再看我们的近邻包头市,2002年就获得了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由于包头具有很好的人居环境,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包头的工业开发、房地产业开发、餐饮娱乐开发、旅游业开发蓬勃发展,为包头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其次,构建良好的市区人居环境,是提升榆林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加快人居环境建设,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能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利于聚集城市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榆投资兴业,推动我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三,构建良好的市区人居环境,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榆林的重大举措和具体体现。通过加快人居环境建设,有利于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落到实处。总的来看,只有不断加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增值,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城市的吸引力,才能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为此,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密切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市区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用实际行动为构建榆林市区良好的人居环境献计出力。
  二、当前构建市区良好人居环境的几个重点问题
  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一项艰巨、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环保、生态、规划、景观、医疗、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从榆林市区目前的人居环境建设状况来看,方方面面都需要改善和加强。综合与会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当前要重点打好“五张牌”:
  一是要打好生活牌,实现城市人性化。大家知道,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首先必须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就医上学等最基本、最起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只有这些最基本的条件全部具备了,才能为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当前,我们榆林市区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好市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体现城市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具体来说,一是要尽快改善榆林市区道路交通状况,构建分布均衡、密度适宜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如尽快打通长城路、文化路、建榆路等多条断头路,拓宽榆阳路、人民西路和西沙、老城区通往东沙的交通要道,并在容易堵车的地段架设过街大桥,实行人车分离。二是要尽快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如增加开发区与西沙、东沙、老城区公交车线路,尽快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网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公交车和出租车的集中整顿和严格管理。三是努力改善居民住房状况,实现城市居民住房小区化、物业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并不断完善社区内商贸、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各类配套设施。四是加快榆林市区综合性大型医院和新增中小学校的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五是要加大市区内集中供热、供气等有关工程的建设力度,尽快解决市区部分群众采暖、采气问题。
  二是要打好生态牌,力求城市环保化。我们要以全面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卫生模范城市”为契机,精心实施好城市建设的“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绿地工程”。应根据“建一房、绿一点、建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绿一片”的原则,努力变“见缝插屋”为“见缝插绿”,由粗放型绿化向集约型绿化转变,通过规模造绿、依景配绿,形成以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以绿地广场为中心、以沿河沿路绿地为骨架、以城市出入口绿化为屏障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塑造“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满城皆绿、举目有青”的“绿色榆林”。二是实施“碧水工程”。在榆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做好净水、活水、亲水的大文章。净水,就是要尽早启动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设工程,有效控制水源水质污染,抓好城区和郊区水环境整治。活水,就是要对市区的污水沟进行综合治理,确保水畅其流,河道清洁。亲水,就是应以市区榆溪河、榆阳河主要河道为依托,搞好景观带建设和护管工作,以水传情,使城市更具有灵气,更具有亲和力。三是实施“蓝天工程”。要通过关停污染企业、扩大集中供热等措施,彻底杜绝烟尘排放,消除大气污染,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40天以上。我们要通过实施三大工程,不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更好地体现榆林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理想境界。
  三是要打好建筑牌,追求城市精品化。建设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通过加强城市形态和景观设计,着力追求城市精品化。要对建筑环境、空间形态、城市风貌及服务设施等作出具体直接的规划和控制,做到注重生态,崇尚自然情趣;以人为本,建筑与环境共生;追求品质,讲求文化内涵;寻求个性,创造新颖空间。城市是立体的画面,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要把城市当作艺术品来经营,在单个建筑的造型、用料、色彩等方面精心设计,在建筑物与环境的整体协调上和谐搭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一批精品街道、精品建筑、精品广场、精品花园、精品雕塑等,力求每个建筑物都成为建筑精品,以灵动的造型、别致风格、深厚的底蕴展示榆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特有的魅力。
  四是要打好文化牌,凸现城市个性化。文化是城市人居环境的“软件”,城市文化是区域发展的灵魂,是构建城市特色的“基因”。经营一个城市,必须经营它的灵魂;发展一个城市,必须重塑它的基因。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在构建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对城市文化的认识,把发展城市文化作为推进市区人居环境的着力点来抓,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我们要充分挖掘陕北文化特有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表现手段,把陕北文化熔铸于城市的精神,彰显于城市的形象,使陕北文化在经营中增值,在经营中发展,在经营中升华,着力培育具有古城榆林鲜明个性特色的人居环境。
  五是要打好管理牌,务求城市高效化。城市管理部门应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一是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从现在起,应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方面开展几次大的专项活动。通过整治,使我市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文明有序。二是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监察力度。相关执法单位要建立联动机制和内部互动机制,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使违法违规现象得到及时制止和有效解决。三是积极采取专业执法和群众参与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爱。在城市管理方面,仅靠专业管理队伍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通过建立“城管志愿者”、“城管协管员”等群众参与的各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真正把我们的城市管理好。四是认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尽快探索出一条城市管理的新路子,真正使我们的城市管理走上经常性、法制化、有序化的轨道。
  三、发挥优势,履行职能,为构建良好人居环境多作贡献
  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为人居环境建设建言献策。我市的政协委员中有党政领导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专家,有参与城市建设的企业家,还有一大批关心支持城市建设的各界人士。这次我们组织对市区人居环境的专题调研,就是要集中政协委员的智慧,收集和整理大家的真知灼见。这次常委会上,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涉及认识、体制、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总体上说,常委们对问题看得比较准,也比较客观,希望这次会议之后,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一如既往地关注人居环境建设,继续围绕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宣传发动群众、市容市貌整治,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抓好食品卫生监管、做好传染疾病防治工作等问题开展专题调查研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供高水平的建议和意见。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创新思路,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认真负责地提出意见,使我们意见和建议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为人居环境建设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只有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最充分最广泛地凝聚全市方方面面的力量,广大市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才能变成现实。我们要加强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人民政协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通过所联系的界别做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共同为人居环境建设多做工作;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通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地反馈人居环境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调研视察、提案办理等多种形式,促请党委政府及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努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健康顺利地开展,使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人居环境建设带来的成果;要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表率作用和委员的带头作用,要身体力行,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积极地宣传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引导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和大力支持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为形成人人关心人居环境,人人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良好格局,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另外,我还要特别指出,在最近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一次就把政协六名科级干部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又为我们派来了三名处级领导干部,这是市政协成立以来,市委给市政协一次性提拔使用干部最多的一次。这一重大举措,再一次表明了市委对市政协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也殷切地希望这次被提拔使用的同志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以过硬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优异的工作成绩报答党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和培养,为人民政协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93737

执行时间3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