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出力纪实
情系“三农”谋发展 发挥优势办实事
(作者:柴自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和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各级政协组织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榆林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情系“三农”,建言发展,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献计出力。
例会协商 同绘新农村蓝图
例会协商是政协履行职能和委员建言献策的重要方式和平台。在2006年初召开的市政协二届二次全委会上,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就其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10余条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党政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建议进入了决策程序。在9月上旬召开的市政协二届七次常委会议上,又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进行了专题协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到会通报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市政协财农委和各县区政协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作了大会专题发言。同时,还邀请了米脂高西沟等6个村的村支书同常委们一道与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农发办等五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使常委会议形成的协商意见和建议更贴近实际、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次常委会议就理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统筹社会资源、调整权益关系、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20多条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良好的协商效果。市政协还专门召开主席会议确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课题,并就调研后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进行了重点协商,建诤言,献良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专题调研 上下联动出实招
专题调研是政协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了解和掌握实情的一项基础性工作。7月中旬,市政协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孔德勤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子洲、绥德、靖边、府谷4县,采取实地察看、走访农户、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思想认识、在新任务下理顺工作思路、在新体制下统筹社会资源、在新机制下调整权益关系、在新举措下创新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21条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市政协还要求各县区政协也就这一关乎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联合调研,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神木、定边、靖边、清涧等县政协在开展专题调研的同时,还通过召开常委会、专题研讨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有份量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了调研成果的转化。
提案信息 反映民意民生
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是委员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沟通党心民心的桥梁和纽带。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462件,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达58件,反映了广大委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同时,在由市级领导包抓督办的31件提案中,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有5件,其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一波对自己包抓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提案上作了“请市委组织部认真研究,提出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承办结果向市政协反馈”的重要批示。市委组织部非常重视,按照周书记的批示精神,在选拔优秀年青村级干部、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抓好后进村的整建和村干部的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一年来共收到100多件,整理编发《社情民意信息专递》63期,其中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有9期,特别是史贵禄委员的《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和刘亚飞委员的《应尽快采取措施保护养猪业》及特邀信息员纪兆万的《切实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办好》等,都反映了群众呼声,便于党政领导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中心 发挥优势求实效
紧紧围绕发 展第一要务,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市政协服务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组织科技、文化、卫生界委员和有关专家及文艺演职人员30多人,组成“三下乡”服务团,先后深入子洲县双湖峪镇杨大沟村、马蹄沟镇清水沟村和淮宁湾乡寺家坪村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共计散发科普宣传资料25000多份,接受咨询600多人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义诊病人1000多人次,赠送了价值2万多元的167个品种的药品,3场文艺演出现场观众近万人,深受群众欢迎。年初,市政协还向全体委员发出“援建希望小学”的倡议,将收到的委员捐款52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南部山区的教育发展上,目前,吴堡县的希望小学建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在参与全市的包县联乡、扶贫帮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市政协也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市政协为包扶的贫困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建设和发展规划,帮助申报和落实了有关项目,协调落实资金60.2万元。此外,市政协还积极倡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委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协委员刘彪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新民镇芦草畔新农村,为全村每户农民各建一栋三层别墅式住宅,为每人平整1亩基本农田,目前已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刘彪等委员的义举必将带动更多的委员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