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您当前位置:首页 >>委员风采

榆林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编辑:admin     来源:榆林市政协    点击数:724次     时间:2008年05月27日
    (市政协委员、市土壤科工作站站长 刘建洲)水是人类赖以的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和财富,随着榆林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文化经济的全面腾飞和快速发展,水已构成制约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的主导因素。发展壮大榆林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
  一、榆林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和所面临的压力
  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32?29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3%。每亩耕地占有水量34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7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按联合国组织划定标准属重度缺水地区。表现为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又分布不均,水体污染严重,可利用有限。在时序上,区内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在地理位置分布上北部风沙区占全市自产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地下水埋藏浅,易开采。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六县地形破碎,水资源总量不足20%。由于30多年来没有兴建控制性水源工程,主要水系控制性骨干蓄水工程少,水资源的调蓄、配置能力低下,水源单一。加之缺乏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调配管理与开发,不少区域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出现工程性缺水和计划性缺水。
境内主要水系,特别是水源地水质污染严重。无定河米脂断面、窟野河水质各个断面均不能达到水功能区的要求。榆溪河三岔湾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指数不通达到水功能区的要求。大理河、芦河上游均受到含油废水污染。全市二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共有污染企业六家,现在虽然停业三家,但每年仍排放污水5?5万吨,造成环境性缺水,甚至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节水措施不到位,农业灌区大水漫灌,渠系渗露非常严重。矿区不少地段山体被挖空,地下水系遭到严重破坏,地下水被大量排放,水位明显下降。城镇化进程中,先进的节水得不到推广应用,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特别严重,造成措施性缺水。?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随着我市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全面跨越式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日益巨增,通过预测资源显示,到2010年,全市能源经济每年需要工业用水6?3亿立方米,城市经济耗水量每年达1?4亿立方米,农业生产需水达到每年6?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每年0?64亿立方米。而全市水利工程调配能力仅为12?36亿立方米,今后榆林境内每年将缺水2?34亿立方米。水荒、水污染等突发事件将会和水事上访案件进一步增加,会造成许多社会矛盾。
?  二、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中省领导多次视察榆林工作时指出,榆林能源开发建设的关键是,是否有充足的水资源作保障。因此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十分迫切的任务,搞好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节水先行,开源并举,保护优先,治污并举”的方针,实施以水定项目,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的思路,促进我市能源经济、城市经济、生态文化经济的全面腾飞。
?(一)节水先行。节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国家水利部已经将我市列为陕西省唯一的省级节水试点市。通过工程性节水,改造全市现有主要灌区渠道,改变灌溉方式,推动先进的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每年可节约水资源1?8亿立方米,推行水权转换机制,增大水的调配能力和可利用量。通过能源开发中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特别是将矿区采空区地下大量排水,按照集中收集处理,统一调配利用,既可满足矿区生态用水又可增补生产生活用水。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行节水措施,可大大缓解城镇用水紧张的局面。通过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的推广应用,解决城市绿化和矿区生态建设耗水大、浪费严重的问题,缓冲生态用水的不足。
  (二)开源并举。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是合理调整配置我市水资源的治本之举。控制主要河流径流,开发地下水资源,强化河系库坝群除险加固,积极建设“引黄入榆”工程,是保障榆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服务榆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以调节主要水系径流为主,建设大中型水源工程。以无定河王圪堵水利枢纽为中心,建设李家梁、朱盖沟、采免沟等大中型水源工程,从总体上为水资源的调配奠定基础。二是尽快开发府谷黄河岩溶水及弧山川傍河地下水水源工程,满足神府矿区整体发展的要求。三是开发利用黄河干流水源,开工建设西线黄——大柳树、东线碛口——绥米盐化工区、北线黄河龙口——神府矿引水工程,以解决我市今后中长期需水缺口。四是进一步加快主要河流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确保城镇防洪安全。五是加快小流域坝工程,拦截泥沙,提高大中型水库的有效利用库容和使用寿命,从而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全面持续利用。
  (三)保护优先。保护优先是解决多龙治水,实现水务一体化,从而达到水资源从总体上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能,为能源、城市、生活经济和中心工作服务。其实质就是实现科学治水,在摸清全市水资源现状,制定合理配置水资源规划方案。在规划的基础上,严格准入门槛,杜绝或取缔高耗水项目,树立宁舍一片煤,不丢一寸水的节水思想。通过严格执法,严肃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全面开展节水设施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依法划定水原保护区,实施严格的控制管理制度。执行禁止超采地下水,严格控制地表水的用水政策,坚决杜绝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通过严格的保护,还榆林一片绿水。
  (四)治污并举。对全市主要河流水系,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启动水体污染治理控制与治理项目,集中整治饮用水源的隐患,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搬的及时搬迁,保证饮用水安全。开展主要水系流域性环境治理和城市水污染治理工程,重点整治无定河、榆溪河、秃尾河、窟野河、大理河、孤山川等河流两岸的化工企业,尽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编辑:常瑜)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榆林市委员会
地址:榆林市高新区榆溪大道       联系电话:0912-3598656       传真: 0912-3598676
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09011148号-1        技术支持:大一科技       本站访问人次:3984713

执行时间16ms